7个研究背景和意义示例,教你写计算机系统评价论文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系统评价的7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系统评价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基于循证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有氧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评价和潜在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有氧运动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系统评价的7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系统评价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基于循证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有氧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评价和潜在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有氧运动,阿尔茨海默病,系统评价,生物信息学,潜在机制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方法分析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领域;系统评价有氧运动干预AD的有效性;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学筛选有氧运动干预AD的核心靶点及信号通路,构建和筛选“miRNA-mRNA”调控网络,预测有氧运动干预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资源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有关运动干预AD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知识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 Space对发文量趋势、主要期刊来源、机构分布、国家及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及时间线聚类进行归纳及可视化分析。2.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获取有关于有氧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物理疗法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软件Revman5.3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及亚组分析以寻找异质性来源;运用软件Stata15.1检验发表偏倚。3.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同上,搜集有关采用有氧运动干预AD的动物实验研究,获取有氧运动干预AD的差异靶基因和差异miRNAs,通过miRWalk和Target Scan两个数据库预测差异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在疾病数据库Gene 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 GKB和Dis Ge NET中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点。将文本挖掘获取的靶基因、miRNAs预测获取的靶基因以及通过数据库获取的AD致病靶基因三者取交集最终得到有氧运动通过miRNAs干预AD的潜在靶基因;借助STRING网站获取“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和生物信息在线平台构建“GO富集三合一柱形图”、“KEGG富集气泡图”。借助KEGG颜色映射器工具获取潜在靶点主要映射的KEGG通路,将miRNAs、靶基因和KEGG通路的对应关系文件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并构建“有氧运动-miRNA-mRNA-通路”网络;借助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并寻找上游的miRNAs,构建核心“miRNA-mRNA”调控网络。最后,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探讨有氧运动干预A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分别获取中英文文献966和934篇,关键词密度图、时间聚类图等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干预AD是国内外重要的研究领域。2.系统评价中共纳入19项RCTs,9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MMSE量表评分提高(MD=2.11,95%CI[1.36,2.86]),ADASCog评分降低(MD=-3.34,95%CI[-5.07,-1.60]),NPI得分降低(MD=-3.37,95%CI[-4.79,-1.95]),BI得分提高(MD=4.97,95%CI[2.77,7.17])。3.通过文本挖掘获取的靶基因、miRNAs预测获取的靶基因以及通过数据库获取的AD致病靶基因三者取交集最终得到有氧运动干预人类AD的潜在靶基因101个。靶基因的GO富集结果表明,BPs主要富集于蛋白水解的调节、神经元死亡的调控、分解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CCs主要富集于早期内体、神经元胞体、膜微区。MFs主要参与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酰胺结合、蛋白结构域特异性结合。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FO信号通路、自噬通路。基于Cytohubba插件获取的核心靶点包括有APP、CASP3、BDNF、HIF1A、VEGFA、STAT3、PPARG、IGF1、CREB1、SIRT1,并获取9个与之关联的上游miRNAs构建了核心“miRNA-mRNA”调控关系网络。结论:1.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干预AD领域均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有氧运动领域研究较为广泛。2.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有氧运动干预AD可能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及通路减少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磷酸化、降低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自噬、降低细胞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筛选的11对“miRNA-mRNA”调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有氧运动在干预AD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腕踝针疗法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文献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腕踝针,文献计量,可视化,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腕踝针是一种新兴的针刺疗法,具有“应用面广、安全方便、简明易学”等优势。随着腕踝针研究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与发表形式也纷繁复杂。这使得腕踝针相关科研和医务人员等在全面审视腕踝针学科结构和洞悉临床研究热点等方面面临困难。本研究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腕踝针文献交流特征,了解腕踝针发展规律、研究结构特点、临床研究热点等重要内容,并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腕踝针治疗临床研究热点病症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腕踝针文献计量学分析。具体方法:数据来源,以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中腕踝针相关文献为主,文献类型、出版日期、发表语言、发表形式不限;以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汇编、专著、报刊等文献为辅。研究工具,选用EndNote X8、Microsoft Excel 2017和CiteSpace软件分别进行文献管理、数据提取及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方法,选用普莱斯指数增长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分别分析腕踝针相关期刊文献的增长规律、分散规律以及文献作者分布规律。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实现关键词共词、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引文分析等可视化呈现与分析。对于不适合用文献计量学公式、数学模型及可视化分析的文献信息,选择频次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第二部分是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估腕踝针对第一部分分析出的热点病症——“腰痛”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数据来源,以计算机检索中文四大数据库中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为主,是否使用盲法,发表语言、形式和年份不限;以手工检索相应期刊、汇编文献为辅。研究工具,选用EndNote X8、Microsoft Excel 2017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别进行文献管理、数据提取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腕踝针治疗腰痛的RCTs文献,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对于二分类资料的效应量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连续型资料的效应指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如果研究间同质性较好,则两种效应模型均可选择。如果研究间不满足同质性但无明显异质性时,用随机效应模型。当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不适合做数据定量合并时,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分析异质性来源。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分析文献696篇,其中期刊文献554篇,学位论文70篇,会议论文35篇,专著文献(含国家标准)19本,专利、报纸数量分别为15篇、3篇。腕踝针文献发布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期刊文献增长符合普莱斯指数增长定律。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定律,位于腕踝针文献期刊分布核心区的期刊共6本,分别是《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中国民间疗法》、《陕西中医》、和《四川中医》。期刊文献中高频著者为周庆辉,高频发文机构为第二军医大学。作者合作关系、机构间合作关系较为分散。腕踝针的研究地主要集中于国内江浙沪地区。腕踝针期刊文献研究类型,以临床类文献为主,疼痛类疾病、急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是腕踝针热点治疗病症。上1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进针区。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0篇,其中期刊论文12篇,学位论文8篇。有19项研究是在中国大陆开展的,1项研究是在中国台湾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显示,大部分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不确定或较高。对腕踝针治疗腰痛的效应指标进行分析,显示腕踝针在提高治疗腰痛的有效率、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但是部分指标如腰部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的评分量表,在所纳入的研究中异质性较为明显,故只能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异质性来源可能与各研究实施方法、量表版本和原始研究者对各评分量表的使用差异有关。结论:腕踝针相关研究将继续增加。期刊文献是腕踝针研究的主要出版形式。腕踝针研究的地域性分布将继续扩大,国际化发展存在潜力。以周庆辉为代表的,腕踝针发源地第二军医大学腕踝针研究团队,对腕踝针的推广与发展贡献度最大。临床疗效是腕踝针研究的关注重点。疼痛,尤其是腰痛是腕踝针临床研究的热点病症。腕踝针研究的科研投入、研究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腕踝针对腰部疼痛患者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所纳入的研究个数较少,各研究的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评价较低,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差,很多指标未能进行meta分析,故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支持。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规范开展。

社区衰弱老年人抗炎饮食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衰弱,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干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构建社区衰弱老年人抗炎饮食循证实践方案,并引入膳食炎症指数,将其计算方法程序化,以指导社区衰弱老年人进行抗炎饮食,为社区衰弱老年人抗炎饮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方法学为指导,从成立循证实践方案小组、界定循证实践方案主题、汇总并完善循证实践方案证据、形成循证实践方案推荐意见4个步骤构建循证实践方案,具体如下:1.成立循证实践方案小组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学历、职称,组建实践方案小组。2.界定循证实践方案主题通过对衰弱、慢性病管理相关理论、模式进行分析以界定循证实践方案主题。3.汇总并完善循证实践方案证据(1)膳食炎症指数得分与老年人衰弱相关性Meta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知网、CBM、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Wiley Online Library),搜集膳食炎症指数与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并检索灰色文献相关网站以补充获取文献。将文献导入End Note软件剔重,阅读题目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采用纽斯卡尔-渥太华量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质量评价;用AHRQ(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进行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OR值及95%CI表示。(2)衰弱老年人饮食干预证据综合:检索中文数据库(知网、CBM、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Wiley Online Library)。检索指南相关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评价机构、国际指南协作网、中国医脉通指南、BMJ Best Practice。用AGREEⅡ评价指南质量,用AMSTAR2评价系统评价质量,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实验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专家意见和专业共识类文章的真实性评价工具评价专家共识。(3)衰弱筛查评估量表的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知网、CBM、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Wiley Online Library),获取针对中国人群构建或汉化的衰弱筛查、评估量表类文章。由2位系统学习过循证护理的研究生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后,进行描述性分析。(4)从使用者及受益者角度完善循证实践方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对成都市15名社区医护人员、20名社区衰弱老年人、7名社区衰弱老年人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12.0软件进行资料的管理,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分析。(5)开发膳食炎症指数计算程序:基于BS(Browser-Sever)架构进行设计,采用Vue+Type Script+Springboot等具体编程框架,以Navicat(数据库,用于存储食物数据)、Intelligent IDEA(用于后台管理逻辑开发)、VSCode(用于前端页面和交互逻辑)为开发工具,以Java、Type Script、SQL为开发语言进行程序的开发。4.形成循证实践方案推荐意见以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预分级系统为标准对汇总的证据进行分级,该系统共有5个证据等级;RCT/实验性研究为1级,类实验性研究为2级,观察性-分析性研究为3级,观察性-描述性研究为4级,专家意见或基础研究为5级。用JBI2014版质性研究证据预分级系统对来自质性研究的证据进行分级,该预分级系统包括5个证据等级:混合设计研究的系统评价为1级,质性研究Meta整合为2级,现象学研究、描述性质性研究、人种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等为3级,专家意见系统评价为4级,单项专家意见为5级。用JBI证据推荐级别要求对证据进行推荐,该证据推荐级别分为2级(A级推荐,强推荐;B级推荐,弱推荐)。借鉴JBI证据推荐级别要求对证据的抗炎作用进行评价,明确具有抗炎作用的分为A级,不确定其炎症作用的分为B级。结果1.成立循证实践方案小组方案制定小组成员共计10人,涵盖循证护理、医学信息、统计学、老年护理等多个领域。其中硕博士7人、本科3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2.界定循证实践方案主题共获得3个衰弱相关理论、模式,4个慢性病管理模式、框架。通过对其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以衰弱整合模式及华西医院构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为指导,将本循证实践方案的主题界定为培训、筛查和评估、干预、评价4部分。3.循证实践方案证据汇总结果(1)膳食炎症指数得分与老年人衰弱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5篇横断面研究、4篇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得分为5~6分,队列研究质量评价得分为5~7分。横断面研究(OR=4.87,95%CI:3.47~6.82,P<0.001)与队列研究(OR=5.00,95%CI:2.25~11.12,P<0.001)结果均证实促炎饮食与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存在正相关。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OR=5.78,95%CI:4.06~8.24,P<0.001)、北美洲(OR=3.58,95%CI:3.24~3.97,P<0.001),意味着促炎饮食与衰弱发生风险间的正相关性不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改变。提示循证实践方案的“干预”主题中应增加抗炎饮食相关证据,在“评价”主题中应评价衰弱老年人摄入食物的炎症作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促炎饮食不会影响衰弱老年人的疲乏(OR=1.45,95%CI:0.51~4.17,P=0.49)、体重下降(OR=1.84,95%CI:0.73~4.61,P=0.19)、肌肉力量下降(OR=2.18,95%CI:0.64~7.46,P=0.21),但会影响衰弱老年人步速减慢(OR=3.64,95%CI:2.78~4.76,P<0.001)、低体力活动(OR=2.52,95%CI:1.87~3.41,P<0.001),该结果为衰弱量表的筛选提供证据支持。(2)衰弱老年人饮食干预证据综合结果:共纳入文献82篇,其中队列研究51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系统评价13篇、专家共识3篇、指南7篇、最佳证据总结1篇。从文献中共获得证据17条,其中7条为循证实践方案主题——“筛查与评估”提供了证据支持,10条为循证实践方案主题——“干预”提供了证据支持。但证据综合结果中未给出衰弱筛查、评估量表推荐,下一步应进行衰弱筛查、评估量表的系统评价,以筛选出适宜的衰弱筛查、评估量表。(3)衰弱筛查、评估量表的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7篇为原始量表的构建研究,17篇为量表的汉化研究。各量表的维度、条目不同,最少的是1维度,最多的是10维度;最少的条目数是4,最多的条目数是42。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值最低为0.63,最高为0.979;内容效度值最低为0.782,最高为1.0。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量表的维度、条目、信效度等进行评价,最终选择汉化的FRAIL量表作为循证实践方案中的衰弱筛查量表,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19个条目,其Cronbach’sα值为0.826,内容效度为0.98;选择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作为评价量表,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35个条目,其Cronbach’sα值为0.952,内容效度为0.932。该部分内容为循证实践方案中“筛查与评估”“评价”主题提供证据支持。(4)描述性质性研究结果:从社区衰弱老年人及照顾者访谈结果中提炼出6个类别(衰弱相关知识缺乏、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缺乏、生活经历造就饮食特性、饮食需求既有统一性又呈现多样化、家人饮食需求的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从社区医护人员访谈结果中提炼出3个类别(衰弱相关知识缺乏、健康宣教内容及体验、随访及档案构建)。社区衰弱老年人及照顾者的访谈结果为循证实践方案主题“干预”提供证据支持,指导本研究在“干预”中增加健康宣教及社会支持。社区医护人员访谈结果为循证实践方案的主题“培训”“干预”“评价”提供了证据支持,指导本研究在“培训”中增加对社区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在“干预”中增加档案建立和社会支持,在“评价”中增加评价的频率及形式。(5)膳食炎症指数计算程序的开发结果:开发的程序包括3部分内容,一是形成资料库,二是膳食炎症指数的计算与分析,三是程序使用的感受及意见反馈。该程序主要功能是计算当日摄入食物的膳食炎症指数得分,依据得分判定食物的抗炎/促炎作用,并进行食物推荐。该程序为循证实践方案主题“筛查与评估”“评价”中的计算膳食炎症指数得分提供了证据支持。4.形成循证实践方案推荐意见推荐意见有4个主题——培训、筛查与评估、干预、评价,共含有证据24条。其中培训证据1条、筛查与评估证据7条、干预证据15条、评价证据1条。证据等级从5b~1b不等,其中,20个推荐等级为A,4个推荐等级为B。炎症推荐中11个推荐等级为A,13个推荐等级为B。结论1.本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方法学为指导,将方案的构建分为成立循证实践方案小组、界定循证实践方案主题、汇总并完善循证实践方案证据、形成循证实践方案推荐意见4个步骤,以衰弱整合模式及华西医院构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为指导,将方案的主题界定为培训、筛查和评估、干预、评价4部分,使方案的构建具有科学性。2.本研究以相关性Meta分析、证据综合、系统评价、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填充方案主题下的内容,通过证据预分级系统形成推荐意见,并将膳食炎症指数计算方法程序化以提升方案可实施性,最终构建出社区衰弱老年人抗炎饮食循证实践方案,该方案的内容均来自循证证据,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

基于循证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有氧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评价和潜在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有氧运动,阿尔茨海默病,系统评价,生物信息学,潜在机制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方法分析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领域;系统评价有氧运动干预AD的有效性;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学筛选有氧运动干预AD的核心靶点及信号通路,构建和筛选“miRNA-mRNA”调控网络,预测有氧运动干预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资源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有关运动干预AD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知识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 Space对发文量趋势、主要期刊来源、机构分布、国家及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及时间线聚类进行归纳及可视化分析。2.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获取有关于有氧运动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物理疗法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软件Revman5.3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及亚组分析以寻找异质性来源;运用软件Stata15.1检验发表偏倚。3.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同上,搜集有关采用有氧运动干预AD的动物实验研究,获取有氧运动干预AD的差异靶基因和差异miRNAs,通过miRWalk和Target Scan两个数据库预测差异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在疾病数据库Gene 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 GKB和Dis Ge NET中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点。将文本挖掘获取的靶基因、miRNAs预测获取的靶基因以及通过数据库获取的AD致病靶基因三者取交集最终得到有氧运动通过miRNAs干预AD的潜在靶基因;借助STRING网站获取“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和生物信息在线平台构建“GO富集三合一柱形图”、“KEGG富集气泡图”。借助KEGG颜色映射器工具获取潜在靶点主要映射的KEGG通路,将miRNAs、靶基因和KEGG通路的对应关系文件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并构建“有氧运动-miRNA-mRNA-通路”网络;借助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并寻找上游的miRNAs,构建核心“miRNA-mRNA”调控网络。最后,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探讨有氧运动干预A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分别获取中英文文献966和934篇,关键词密度图、时间聚类图等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干预AD是国内外重要的研究领域。2.系统评价中共纳入19项RCTs,9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MMSE量表评分提高(MD=2.11,95%CI[1.36,2.86]),ADASCog评分降低(MD=-3.34,95%CI[-5.07,-1.60]),NPI得分降低(MD=-3.37,95%CI[-4.79,-1.95]),BI得分提高(MD=4.97,95%CI[2.77,7.17])。3.通过文本挖掘获取的靶基因、miRNAs预测获取的靶基因以及通过数据库获取的AD致病靶基因三者取交集最终得到有氧运动干预人类AD的潜在靶基因101个。靶基因的GO富集结果表明,BPs主要富集于蛋白水解的调节、神经元死亡的调控、分解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CCs主要富集于早期内体、神经元胞体、膜微区。MFs主要参与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酰胺结合、蛋白结构域特异性结合。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FO信号通路、自噬通路。基于Cytohubba插件获取的核心靶点包括有APP、CASP3、BDNF、HIF1A、VEGFA、STAT3、PPARG、IGF1、CREB1、SIRT1,并获取9个与之关联的上游miRNAs构建了核心“miRNA-mRNA”调控关系网络。结论:1.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干预AD领域均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有氧运动领域研究较为广泛。2.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有氧运动干预AD可能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及通路减少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磷酸化、降低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自噬、降低细胞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筛选的11对“miRNA-mRNA”调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有氧运动在干预AD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近年针灸相关系统评价的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针灸,系统评价,CNKI,PubMed,知识图谱,Cite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对2010年-2020年中英文针灸系统评价的发表情况及整体内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对整体文献的全貌进行概括,再在此基础上找到对学科研究较重要的线索,进行更加特征性的研究,以此深度挖掘目前针灸系统评价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在CNKI和Pub Med进行检索,纳入对象包括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英文所有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CNKI数据库中,以“针灸”、“针刺”、“手针”、“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耳穴”、“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温针”、“火针”、“头针”、“经脉”、“经络”为主题词,且标题中包含“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排除以“再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后,共得到1368篇文献;在Pub Med数据库中,以“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sure”、“acupoint”、“fire needle”、“cupping”、“auricular acupuncture”、“scalp acupuncture”、“meridian”以及“meta 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为关键词,并排除关键词包含有“overview”、“overviews”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内容,共检索到2176篇文献。随后将文献信息分别以软件可以识别的格式导出,CNKI导出的文献数据经过格式转换后,运用软件的不同功能分别绘制了关键词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以及突现关键词图表,同时又以研究机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次绘制了聚类及时间线视图;Pub Med的数据直接导入VOSviewer中,并运用关键词分析功能和作者分析功能分别绘制出三种视图——聚类图、时间聚类图以及密度图。结果:经过清洗最终获得1358篇中文文献和1882篇英文文献,分析如下:1.发文量分析:中文文献自2013年开始有较明显的增长,其后发文数量经历了较大起伏,发文量变化规律较不明显;英文文献自2017年开始出现大的涨幅,且至今发文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从发文总量来看,英文文献整体数量高于中文文献,且大部分英文文献由国内作者发表,说明国内作者对发表针灸SR英文文献更有积极性。2.发文作者分析:中文文献中,作者团队内部合作紧密频繁,但相比之下团队之间的合作较稀疏,且各自主题相差较远;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发文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文章都是近年发表的;相比之下,国外作者发文时间更早,其中主要以韩国作者团队为主。3.发文机构分析:以中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较积极的机构主要是中医院校,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以英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有韩国、英国、美国,且这些国家的研究机构数量以及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4.关键词分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SR文献,均未形成边界分明的聚类,从中文关键词突现词检测可以得出近年中文针灸SR的研究热点是“温针灸”和“不孕症”,其中“温针灸”有更大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英文SR中,从关键词时间视图可以得出近年的研究主要是在之前的基础研究上进行拓展和深入挖掘,这也说明未来针灸SR的研究会逐步系统化。5.基于关键词的针灸SR病种及疗法分析:关于疾病,中文针灸SR研究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抑郁症、失眠、原发性痛经、周围性面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英文针灸SR中研究最多的疾病是中风,其次是痛症、失眠、乳腺癌、抑郁、癌症、膝骨关节炎、焦虑、高血压和潮热。关于治疗方法,中文文献中出现最多次的疗法是针刺和艾灸,其次是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火针、推拿、热敏灸和穴位埋线;英文文献中所涉及的疗法大部分是针灸,其次还有电针、穴位按压、耳针、艾灸、推拿(按摩)和中草药。结论:1.本研究对近年针灸相关SR进行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可视化分析,同时结合年发文量的角度观察了中英文文献发文情况的变化,展示了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循证医学在针灸领域的应用进程。2.针灸SR的持续热度提示了SR在针灸研究中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力,一方面研究者对针灸疗法的疗效及适应症仍存在极大兴趣,另一方面SR结论的不确定也提示了研究人员需要对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有更多思考。3.中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痛症、心身疾病、慢性病、妇科疾病;英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主要为疼痛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其相关并发症。

近年针灸相关系统评价的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针灸,系统评价,CNKI,PubMed,知识图谱,Cite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对2010年-2020年中英文针灸系统评价的发表情况及整体内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对整体文献的全貌进行概括,再在此基础上找到对学科研究较重要的线索,进行更加特征性的研究,以此深度挖掘目前针灸系统评价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在CNKI和Pub Med进行检索,纳入对象包括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英文所有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CNKI数据库中,以“针灸”、“针刺”、“手针”、“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耳穴”、“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温针”、“火针”、“头针”、“经脉”、“经络”为主题词,且标题中包含“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排除以“再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后,共得到1368篇文献;在Pub Med数据库中,以“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sure”、“acupoint”、“fire needle”、“cupping”、“auricular acupuncture”、“scalp acupuncture”、“meridian”以及“meta 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为关键词,并排除关键词包含有“overview”、“overviews”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内容,共检索到2176篇文献。随后将文献信息分别以软件可以识别的格式导出,CNKI导出的文献数据经过格式转换后,运用软件的不同功能分别绘制了关键词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以及突现关键词图表,同时又以研究机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次绘制了聚类及时间线视图;Pub Med的数据直接导入VOSviewer中,并运用关键词分析功能和作者分析功能分别绘制出三种视图——聚类图、时间聚类图以及密度图。结果:经过清洗最终获得1358篇中文文献和1882篇英文文献,分析如下:1.发文量分析:中文文献自2013年开始有较明显的增长,其后发文数量经历了较大起伏,发文量变化规律较不明显;英文文献自2017年开始出现大的涨幅,且至今发文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从发文总量来看,英文文献整体数量高于中文文献,且大部分英文文献由国内作者发表,说明国内作者对发表针灸SR英文文献更有积极性。2.发文作者分析:中文文献中,作者团队内部合作紧密频繁,但相比之下团队之间的合作较稀疏,且各自主题相差较远;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发文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文章都是近年发表的;相比之下,国外作者发文时间更早,其中主要以韩国作者团队为主。3.发文机构分析:以中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较积极的机构主要是中医院校,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以英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有韩国、英国、美国,且这些国家的研究机构数量以及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4.关键词分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SR文献,均未形成边界分明的聚类,从中文关键词突现词检测可以得出近年中文针灸SR的研究热点是“温针灸”和“不孕症”,其中“温针灸”有更大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英文SR中,从关键词时间视图可以得出近年的研究主要是在之前的基础研究上进行拓展和深入挖掘,这也说明未来针灸SR的研究会逐步系统化。5.基于关键词的针灸SR病种及疗法分析:关于疾病,中文针灸SR研究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抑郁症、失眠、原发性痛经、周围性面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英文针灸SR中研究最多的疾病是中风,其次是痛症、失眠、乳腺癌、抑郁、癌症、膝骨关节炎、焦虑、高血压和潮热。关于治疗方法,中文文献中出现最多次的疗法是针刺和艾灸,其次是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火针、推拿、热敏灸和穴位埋线;英文文献中所涉及的疗法大部分是针灸,其次还有电针、穴位按压、耳针、艾灸、推拿(按摩)和中草药。结论:1.本研究对近年针灸相关SR进行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可视化分析,同时结合年发文量的角度观察了中英文文献发文情况的变化,展示了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循证医学在针灸领域的应用进程。2.针灸SR的持续热度提示了SR在针灸研究中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力,一方面研究者对针灸疗法的疗效及适应症仍存在极大兴趣,另一方面SR结论的不确定也提示了研究人员需要对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有更多思考。3.中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痛症、心身疾病、慢性病、妇科疾病;英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主要为疼痛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其相关并发症。

PUSH机制下Web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

这是一篇关于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系统评价,推送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适应性学习系统是教育学、认知科学和技术科技的交叉研究领域,是当前人工智能在当前教育中应用的热点研究课题。传统网络学习系统面对所有学习者提供相同的教学方式与学习资源,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常常导致学习者无法准确而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面对海量学习资源却无从下手,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迷失方向甚至认知超载,在线学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构建适应性学习系统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适应性学习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它能够依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支持,主要包括个性化学习资源与学习策略等模块。本研究针对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推送技术与推送策略展开研究。推送策略与学生模型是构成适应性学习系统的两大核心组件。前者反映了系统向学习者推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在什么情况下推送以及怎么推送等问题;后者反映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系统进行推送提供了依据。适应性学习资源是系统根据学习者个体特征推送学习内容,它不仅是系统最重要的学习支持模块,也是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直接体现。适应性学习资源是系统根据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进度、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设备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推送的学习资源。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软件工程方法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查阅了国内外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实际,了解和把握Push机制下Web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是当前数字化学习支持平台的发展趋势;2.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一套基于Push技术的Web自适应学习系统,并进行实证。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对网络教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学习的需求,通过对当前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并对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软件工程基础进行说明和阐述,介绍了个性化服务、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Push机制下Web自适应学习系统进行设计和理解,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并做了简单的介绍,对系统的主要需求进行分析,在需求的基础上对主要模块进行设计,设计出系统的原型。第四部分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应用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设计中的大部分功能,能够正常运行,但是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功能还待进一步完善。第五部分对系统进行了试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学习者对系统的评价。第六部分对已完成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不足与展望,并对软件的下一步完善进行设想。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工厂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5009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