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文献计量学,Cite 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系统梳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找到核心研究人物、研究团队及科研机构,总结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领域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中,包括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对该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受基金资助情况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出该领域核心研究学者和活跃机构,总结该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三种方法。描述性系统分析:包括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期刊文献的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及硕博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共现分析:对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的指导教师。聚类分析:通过对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中各种研究主题,根据不同研究主题及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该领域不同时间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研究纳入期刊文献1951篇、硕博学位论文187篇,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没有资金支持,期刊文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比最高,为27篇,硕博学位论文中仅有9篇受到基金资助;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期刊文献载文量前十的期刊中核心期刊仅有《针灸临床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医急症》,载文量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共载文101篇;授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硕博士学位最多的高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达到60个。2.该领域研究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机构间多内部机构或同地区间合作,少有跨地区机构合作。最主要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和东南地区。3.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吴耀持。该研究领域中有多个研究团队,一部分研究团队有较大的合作网络,且合作网络都有核心作者,另一部分研究团队联系较松散,多由一篇论文联系。4.纳入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疾病的中医治疗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银质针、浮针等;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胶原酶溶解、臭氧等;疾病的中医分型,例如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等。结论:1.近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持续增长,表明相关研究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该研究领域基金申请成功项目不多,但国家级基金资助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远团队、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李伟团队和昆明市中医院管遵惠团队可能在未来几年引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研究。4.针刺方向中针刀、针灸、电针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内热针、杵针、毫火针、拨针、揿针或为近五年新兴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中推拿、牵引、中药治疗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蒙医、康复训练、放血、麦肯基疗法或为近五年新兴辅助针刺方式;夹脊穴、阿是穴为热点选穴,阿是穴、气海俞或为近五年新兴选穴;气滞血瘀型可能成为热点证型;数据包络分析或为近几年新兴研究方法。
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治疗椎管内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头倾角安全范围临床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TESSYS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垂型,穿刺头倾角,上关节突高度,椎间隙高度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背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一种微创方法,主要通过Thomas Hoogland博士开发的脊柱内镜操作系统(Thomas Hoogland endoscopy spine system,TESSYS)实施。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满意度高等优点,颇受脊柱外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现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LDH的方法。但因其学习曲线“陡峭”,一直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尤其应用TESSYS技术治疗椎管内脱垂型LDH。目的1.运用影像后处理软件(Vue PACS)在腰椎DR上对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穿刺时穿刺头倾角骨性标志(上关节突高度、椎间隙高度)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应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穿刺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2.联合应用腰椎DR、CT、MRI,术前通过Vue PACS测量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靶向穿刺患有椎管内脱垂型LDH的穿刺头倾角度安全范围,为TESSYS技术提供安全精确的参考数据;并通过术前测定的穿刺头倾角安全范围在临床实践中验证TESSYS技术治疗椎管内脱垂型LDH的安全性。3.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评分,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月、术后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综合评估TESSYS技术治疗LDH的疗效。方法1.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腰椎DR的患者(80例)和住院患有“单节段LDH”的患者(40例)共120例,运用Vue PACS在门诊每位患者腰椎DR上测量患者L4S1腰椎左、右上关节突高度、L34、L45、L5S1椎间隙高度,并与患者病变节段椎间盘上关节突、椎间隙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应用TESSYS技术靶向穿刺定位时的解剖学标志。2.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TESSYS技术治疗的椎管内脱垂型LDH患者共59例。术前在Vue PACS上测量以下指标:髓核脱垂程度(MRI、CT)、L34、L45、L5S1椎间盘轻、重度脱垂的头倾角度安全范围(DR)。根据测量的头倾角范围判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穿刺目标以及手术有效率和安全性。3.对上述应用TESSYS技术治疗的椎管内脱垂型LDH患者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月、术后6月时,对患者进行“VAS”、“ODI”评分,改良Mac Nab评价优良率,综合评估TESSYS技术治疗LDH的疗效。结果1.对我院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腰椎L35各椎体应用Vue PACS测量统计表明:正常人和单节段LDH患者椎间盘上关节突高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和单节段LDH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2.按照术前测定的穿刺头倾角范围,所有患者穿刺均达到预定位置,本组手术安全性为100%。穿刺头倾角安全范围L34、L45,L5S1椎间隙中央型轻度脱垂为15°30°,重度脱垂为40°45°;非中央型轻度脱垂为35°45°,重度脱垂为25°30°。对于相同节段下不同脱垂程度及椎管内位置,其头倾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月、术后6月采用“VAS”、“ODI”评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经TESSYS技术治疗的轻、重度椎管内脱垂型LDH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3.2%。结论1.正常人和“单节段LDH”患者的腰椎L4S1各椎体上关节突高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可于术中应用TESSYS技术靶向穿刺定位骨性标志。将L34、L45、L5S1椎间隙高度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单节段LDH患者患病时间延长其椎间隙高度呈降低趋势;说明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隙高度有一定相关性,可根据椎间隙高度对脱垂程度进行分度。2.术前可联合腰椎DR、CT、MRI初步判断髓核脱垂程度,并根据脱垂程度测量并拟定穿刺进针的头倾角安全范围,指导手术靶向穿刺时靶点目标位置的确定,提高TESSYS技术穿刺成功率、手术安全性;即根据不同脱垂程度制定个性化手术入路,达到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的目的。3.TESSYS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治疗椎管内脱垂型LDH的微创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LDH自动诊断系统研究与开发
这是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深度学习,Pfirrmann分级,MSU分型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靠医生主观判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医生经验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实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动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脊柱疾病诊断技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针对椎间盘退变程度、突出位置及大小,实现了 Pfirrmann分级诊断模型和MSU分型诊断模型,并构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为患者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与就诊意见。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Pfirrmann分级用于评价椎间盘的退变程度。首先为了提取感兴趣区域,即椎间盘图像,利用ResNet算法对矢状图椎间盘及椎体中心点定位;为了避免定位错误的情况出现,结合脊柱解剖学先验知识提出了椎间盘与椎体中心点定位约束,并提出了迭代修正算法得到定位正确的中心点坐标;基于此裁剪椎间盘图像送入Pfirrmann分级分类器中,得到Pfirrmann分级诊断结果。针对椎间盘突出大小及位置判断,即MSU分型诊断,基于中心点坐标裁剪椎间盘及椎管部分图像,进行突出诊断得到突出椎间盘;为了得到诊断MSU分型的辅助线,基于ResNet算法对轴状图关键点定位;为了提高定位准确率,修正定位错误的结果,结合脊柱空间几何关系提出了关键点定位约束条件,并提出关键点迭代修正算法修正定位错误的坐标;基于U-Net网络设计了椎间盘及突出分割算法,以此得到突出位置,并判断其与辅助线间的位置关系,得到MSU分型诊断结果。最后设计并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系统采用SpringBoot技术框架,使用Thymeleaf模板引擎,结合Flask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开发了B/S模式的应用架构。利用多线程的方式处理医生即时诊断与后台数据队列读取、诊断的情况,结合实际病例验证了系统的高效性与可行性。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文献计量学,Cite 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系统梳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找到核心研究人物、研究团队及科研机构,总结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领域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中,包括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对该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受基金资助情况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出该领域核心研究学者和活跃机构,总结该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三种方法。描述性系统分析:包括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期刊文献的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及硕博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共现分析:对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的指导教师。聚类分析:通过对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中各种研究主题,根据不同研究主题及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该领域不同时间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研究纳入期刊文献1951篇、硕博学位论文187篇,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没有资金支持,期刊文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比最高,为27篇,硕博学位论文中仅有9篇受到基金资助;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期刊文献载文量前十的期刊中核心期刊仅有《针灸临床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医急症》,载文量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共载文101篇;授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硕博士学位最多的高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达到60个。2.该领域研究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机构间多内部机构或同地区间合作,少有跨地区机构合作。最主要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和东南地区。3.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吴耀持。该研究领域中有多个研究团队,一部分研究团队有较大的合作网络,且合作网络都有核心作者,另一部分研究团队联系较松散,多由一篇论文联系。4.纳入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疾病的中医治疗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银质针、浮针等;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胶原酶溶解、臭氧等;疾病的中医分型,例如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等。结论:1.近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持续增长,表明相关研究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该研究领域基金申请成功项目不多,但国家级基金资助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远团队、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李伟团队和昆明市中医院管遵惠团队可能在未来几年引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研究。4.针刺方向中针刀、针灸、电针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内热针、杵针、毫火针、拨针、揿针或为近五年新兴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中推拿、牵引、中药治疗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蒙医、康复训练、放血、麦肯基疗法或为近五年新兴辅助针刺方式;夹脊穴、阿是穴为热点选穴,阿是穴、气海俞或为近五年新兴选穴;气滞血瘀型可能成为热点证型;数据包络分析或为近几年新兴研究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LDH自动诊断系统研究与开发
这是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深度学习,Pfirrmann分级,MSU分型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靠医生主观判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医生经验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实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动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脊柱疾病诊断技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针对椎间盘退变程度、突出位置及大小,实现了 Pfirrmann分级诊断模型和MSU分型诊断模型,并构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为患者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与就诊意见。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Pfirrmann分级用于评价椎间盘的退变程度。首先为了提取感兴趣区域,即椎间盘图像,利用ResNet算法对矢状图椎间盘及椎体中心点定位;为了避免定位错误的情况出现,结合脊柱解剖学先验知识提出了椎间盘与椎体中心点定位约束,并提出了迭代修正算法得到定位正确的中心点坐标;基于此裁剪椎间盘图像送入Pfirrmann分级分类器中,得到Pfirrmann分级诊断结果。针对椎间盘突出大小及位置判断,即MSU分型诊断,基于中心点坐标裁剪椎间盘及椎管部分图像,进行突出诊断得到突出椎间盘;为了得到诊断MSU分型的辅助线,基于ResNet算法对轴状图关键点定位;为了提高定位准确率,修正定位错误的结果,结合脊柱空间几何关系提出了关键点定位约束条件,并提出关键点迭代修正算法修正定位错误的坐标;基于U-Net网络设计了椎间盘及突出分割算法,以此得到突出位置,并判断其与辅助线间的位置关系,得到MSU分型诊断结果。最后设计并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动诊断系统。系统采用SpringBoot技术框架,使用Thymeleaf模板引擎,结合Flask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开发了B/S模式的应用架构。利用多线程的方式处理医生即时诊断与后台数据队列读取、诊断的情况,结合实际病例验证了系统的高效性与可行性。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源码客栈网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5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