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时序多指标法,耦合协调度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到了 2017年的58.52%。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激增、城乡分化严重、社会矛盾频发、产业转型升级放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城镇化三个子系统(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摆脱其发展不协调的困境,对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及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充分的文献研究和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明晰了研究学者在城镇化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撰写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在界定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城镇化的发展可视为一个由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整体,且各子系统间具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且均影响着整体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剖析城镇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来对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华东六省一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其区域实际,融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熵权法等分析方法提取、筛选和优化城镇化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确定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时序多指标法等分析方法,实证测度2005-2016年该区域各省市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紧接着,在二元系统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三元系统耦合模型,实证测度了该时段内各省市城镇化各子系统间的静态和动态耦合协调度,确定了其所处的协调类型和协调等级,通过对其进行拟合趋势分析和时空差异分析,并以此来综合评价该区域内各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研究分析发现:1)2005-2016年华东六省一市城镇化系统中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静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区域间的差异较大;2)2005-2016年该区域各省市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均实现了由不协调向协调的转变;3)该区域各省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增速均有放缓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且导致区域内各省市其整体水平提升缓慢的原因各不相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并结合区域差异,从提升城镇化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实现其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提供了决策建议和参考。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时序多指标法,耦合协调度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到了 2017年的58.52%。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激增、城乡分化严重、社会矛盾频发、产业转型升级放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城镇化三个子系统(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摆脱其发展不协调的困境,对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及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充分的文献研究和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明晰了研究学者在城镇化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撰写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在界定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城镇化的发展可视为一个由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整体,且各子系统间具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且均影响着整体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剖析城镇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来对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华东六省一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其区域实际,融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熵权法等分析方法提取、筛选和优化城镇化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确定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时序多指标法等分析方法,实证测度2005-2016年该区域各省市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紧接着,在二元系统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三元系统耦合模型,实证测度了该时段内各省市城镇化各子系统间的静态和动态耦合协调度,确定了其所处的协调类型和协调等级,通过对其进行拟合趋势分析和时空差异分析,并以此来综合评价该区域内各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研究分析发现:1)2005-2016年华东六省一市城镇化系统中人口、经济及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静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区域间的差异较大;2)2005-2016年该区域各省市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均实现了由不协调向协调的转变;3)该区域各省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增速均有放缓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且导致区域内各省市其整体水平提升缓慢的原因各不相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并结合区域差异,从提升城镇化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实现其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提供了决策建议和参考。
山东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工业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工业化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富强的必经之路,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值得被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工业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推进,而以山东省为例研究二者如何实现融合共建,对于保证生态环境友好发展,促进工业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双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总结国内外与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状态,并利用Cite Space软件呈现出与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相关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明确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然后界定相关理论概念,分析工业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互动发展的耦合机理。其次,通过分析山东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发展现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其权重,利用加权TOPSIS法测算山东省17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08-2018年各地级市两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利用Arc Gis软件可视化,绘制出2008年、2011年、2014年与2018年山东省各地级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变状况。再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衡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用Open Geoda软件绘制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集地图,分析工业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强趋势,由过渡型向耦合协调型转变;(2)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具有显著地域空间分异,鲁东地区整体高于鲁中和鲁西地区;(3)两系统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烟台等市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济南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部分地级市在空间效应上随机分布。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山东省各地级市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加速工业结构升级,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强化环保意识,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完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绿色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生态改造设计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建筑,旧城改造,生态环境,设计研究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更高要求和旧城历史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居的功能及审美要求。另外,由于城市规划和旧城开发的不合理性,部分历史建筑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丧失原有的生态特色,旧建筑废弃现象频发,甚至有些惨遭拆毁。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有较大提升,从政府部门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利用和开发越来越重视,使历史建筑的复合资源价值得到延续和较大的发展。然而,在具体改造开发过程中,仍会出现历史文脉断层、生态特色丧失、空间功能缺裂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于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结合生态理论和改造技术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绪论,本文主要针对广州旧城改造中所暴露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历史建筑生态共生和可持续设计的观点,并根据此观点对本研究的背景、相关概念和研究框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根据上一章节的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从生态相关的设计理论切入,进行相关历史建筑改造的方法研究。在方法体系的基础框架方面,引入“共生理论”、“可持续设计理论”等找到与历史建筑生态改造的耦合观点,构建设计方法的基础框架。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包括文章的第三、四、五、六章也是本文主要章节。研究的立足点集中体现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生态改造适应广州以及当地历史建筑的特色;二是科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概括;其中第三、四、五、六章节分别从历史建筑改造与环境的共生、历史建筑新旧空间的共生、历史建筑与生态记忆的共生、历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优化设计四个方面搭建完整的设计方法,并以大量的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证方法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得出结论,回顾并总结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生态改造的方法体系,总结和分析方法体系中的设计模式与不同类型建筑的相关性,并尝试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工业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工业化的粗放型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而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生态环境约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明晰现阶段学者们在工业化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江苏省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删去结果较小的评价指标,构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法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构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2007年和2017年江苏省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而根据其计算结果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空间分布图。然后采用Open Geoda软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到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值,绘制Moran’s I散点图和LISA聚集地图,分析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化发展水平受非农业人口数、TS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用电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生态环境水平影响较大。(2)江苏省多数城市已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苏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3)江苏省整体已将产业重点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苏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较大。(4)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较好,但有下降趋势。(5)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由“南高北低”态势转向“西高东低”态势。(6)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集聚效应由明显转向离散,表明耦合协调度受地域的影响变小。最后结合全文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主要从贯彻新型工业化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苏南苏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相互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合理空间布局这四个方面展开。图19 表15 参70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工业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工业化的粗放型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而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生态环境约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明晰现阶段学者们在工业化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江苏省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删去结果较小的评价指标,构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法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构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2007年和2017年江苏省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而根据其计算结果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空间分布图。然后采用Open Geoda软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到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值,绘制Moran’s I散点图和LISA聚集地图,分析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化发展水平受非农业人口数、TS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用电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生态环境水平影响较大。(2)江苏省多数城市已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苏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3)江苏省整体已将产业重点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苏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较大。(4)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较好,但有下降趋势。(5)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由“南高北低”态势转向“西高东低”态势。(6)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集聚效应由明显转向离散,表明耦合协调度受地域的影响变小。最后结合全文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主要从贯彻新型工业化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苏南苏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相互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合理空间布局这四个方面展开。图19 表15 参70
鄱阳湖三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鄱阳湖,三维GIS,生态环境,数据库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随着鄱阳湖流域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伴随而来的是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使鄱阳湖生态系统面临极大威胁。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大量消耗,并起到宣传鄱阳湖的作用,有必要构建一套三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本文通过对数据集成,基于B/S架构模式设计,结合Active X插件技术、ASP.NET开发环境,C#、Java Script语言,建立了鄱阳湖三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维信息数据中心、三维信息共享展示系统以及三维信息维护子系统三部分,主要利用细节层次技术(LOD)、对象建模技术、数据总线集成技术,实现鄱阳湖流域的信息发布;雨雪效果展示;洪水的淹没模拟;试验示范区展示等功能。鄱阳湖三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将鄱阳湖流域数据汇总,实现以数据报表和三维专题地图的方式对鄱阳湖流域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雨雪效果和洪水模拟,为防洪抢险、灾害评估等提供借鉴与参考。因此,构建鄱阳湖三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港湾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5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