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视化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药,稳定型心绞痛,CiteSpace,复方丹参滴丸,网络药理学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应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中医药防治SAP领域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系统梳理整合中医药防治SAP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SAP治疗优势处方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有效靶点、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防治SAP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材料与方法:以CNKI作为文献数据来源,检索建库以来~2021年11月30日中医药防治SAP的中文学术期刊文献,应用Cite Space 5.8.R3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时间分布、载文期刊来源、高频被引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加以归纳,绘制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对应有效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CTD数据库获取SAP疾病靶点,借助韦恩图在线平台和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 NCA筛选复方丹参滴丸-SAP核心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PPI网络构建,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进行“疾病-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调控网络构建,利用Omic Share云平台联合R 3.6.1软件对复方丹参滴丸-SAP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中医药防治SAP领域研究文献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载文期刊以核心期刊为主,文献水平良好,且仍有进一步提高空间。2.中医药防治SAP领域研究尚未形成广泛联系的作者合作网络,核心研究人员匮乏、结构整体松散;研究机构前沿阵地主要集中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为紧密,但跨机构、跨地区之间合作较少,今后应加大研究成果沟通、加强人才交流和区域合作、形成多中心紧密合作网络,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研究脉络。3.中医药防治SAP领域研究热点内容主要包括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辨证分型、量化理化指标等多个方面,辨证分型和临床疗效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焦点,今后应从随机对照试验标准化、并发症预防、技术手段丰富化和中医药防治SAP基础机制研究等内容加以探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撑。4.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68个、有效靶点251个以及SAP疾病靶点2259个,应用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 NCA筛选获得复方丹参滴丸-SAP核心靶点65个。5.通过PPI网络构建和“疾病-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调控网络构建可知复方丹参滴丸多成分、多靶点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丹酚酸、积雪草酸,关键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JUN、HSP90AA1、EGFR、STAT3、TNF、CASP3。6.通过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SAP功能途径主要包括DNA结合结构域转录因子活性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激素核受体结合、转录复合体、核染色质等内容。7.通过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SAP通路途径主要包括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内容。结论:1.中医药防治SAP领域研究文献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载文期刊以核心期刊为主,但尚未形成广泛联系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前沿阵地主要集中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为紧密,但跨机构、跨地区之间合作较少,研究者与研究机构间合作的交互性较差。同时,中医药防治SAP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2.复方丹参滴丸治疗SAP的关键活性成分包括β-谷甾醇、槲皮素、木犀草素、积雪草酸、丹酚酸,关键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JUN、HSP90AA1、EGFR,功能途径包括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转录复合体,通路途径包括流体剪切应力、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SAP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初步揭示核心靶点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温病四大家疫病治疗学术思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温病四大家,学术思想,中医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体系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本研究从凝聚着古人疫病防治智慧的中医古籍出发,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其中蕴含着的医家们的学术思想,以期为新冠疫情预防与治疗、新方发现提供参考,并为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与王士雄四人的代表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薛雪医案》、《吴鞠通医案》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治疗疫病的方剂,构建了温病四大家疫病治疗用药数据库。并在R语言(4.0.3)、IBM SPSS statistics 22、Neo4j中,采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析温病四大家疫病治疗的学术思想。基于数据挖掘结果,结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与现状,尝试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结果:4本著作中共筛选得到779首方剂,涉及369味中药,总用药频次5949次。其中,《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最高的前五味中药为人参、茯苓、甘草、黄芩、生姜。《薛雪医案》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为厚朴、陈皮、白术、桂枝、当归。《吴鞠通医案》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为地黄、麦冬、连翘、金银花、黄芩。《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为甘草、人参、半夏、麝香、茯苓。叶天士疫病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温性与苦性药物为主,多归于脾经;《吴鞠通医案》中的高频药物以苦寒药为主,药味以苦味、淡味居多,归经则多归于脾经与肺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补虚为主。薛雪疫病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温性与平性药物为主,药味多甘、苦,归经多为脾、肺,药物功效以补气、化湿为主。吴鞠通疫病治疗用药以寒性药物为主,药味多为苦、甘,归经多为肺经、心经,药物功效多为清热药。王士雄疫病治疗用药以温性与寒性药物为主,药味大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经、肺经与胃经。本研究以知识图谱分析挖掘了温病四大家高频用药、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与核心组方。以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到温病四大家疫病治疗的关联规则共计1271条。以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形成了温病四大家疫病治疗的类聚方。结论:本研究通过R语言、SPSS、Neo4j,运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温病四大家代表著作中治疗疫病的学术思想。研究可以为新冠疫情预防、治疗与新方发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既往学者的研究,本研究尝试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的概念模型、体系与运行机制。
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疗系统研究与构建
这是一篇关于知识图谱,中医药,条件随机场,Neo4j,舌像诊断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中医作为中华国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中医诊断为主题的中医远程诊断产品不断涌现,但是现有的中医舌诊系统获取病人症状信息的能力有限,影响了诊断效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医领域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成为了必然,中医药知识图谱能良好的集成中医领域知识,被计算机理解和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疗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和上传的舌像照片模拟中医诊断流程给出中医辩证结果以及建议使用的药物。本文对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医药知识图谱,并将其应用于舌诊系统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借助本体的概念,构建中医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在设计构建模式层时,参考了国内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类型和中医专业知识,确定了知识图谱的基本类型、属性和关系,形成了中医药知识图谱概念模型。其次,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数据层。通过处理和整合不同数据源(原有中医药知识库、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百度百科、电子病历)完成实体识别、属性抽取、关系抽取以及知识融合等环节。在实体识别环节,利用CRF对电子病历进行命名实体识别,使用CRF++工具对电子病历中的实体进行抽取,利用爬虫技术实现属性抽取,基于规则模板和机器学习模型Att-Bi LSTM实现关系抽取,并采用基于属性向量的实体对齐方法进行不同数据源的知识融合,然后利用Neo4j工具构建了一个中医药知识图谱。最后,对基于知识图谱的舌诊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使用Spring Boot完成了系统框架的搭建,并利用Spring Data Neo4j和Spring Data JPA连接Neo4j和My SQL两种数据源,在舌像诊断环节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和舌诊结果实现中医辨证,最后给出建议用药和注意事项,完成整个诊断过程。为了评估系统使用效果,选用了100个用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断,另一方面在舌诊辨证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速度有明显的提升,尤其跨多重关系查询时速度提升更加显著。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初探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用药规律与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中医药,支气管哮喘,祛风化痰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建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部中药方剂治疗哮喘医案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规律总结,以便寻求核心药物,并探求中医核心治则。2.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核心方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探索核心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通路,从分子水平解释核心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1.搜集并梳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部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病案。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与IBM SPSS Statistics24.0软件对病案所用方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核心药物。2.利用TCMSP数据库对核心药物进行有效成分及靶点筛选,输入至Cytoscape3.9.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分析,制作核心药物靶点基因网络图,运用拓扑学分析获取关联度最高的五大成分。同时利用Gene Cards、TTD、Dis Ge NET疾病数据库筛选高关联度作用靶点,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随后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1.本次研究共纳入180个处方,使用了3147味次中药。去除重复中药后,剩余145味中药。四气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寒、平、温;五味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苦、辛、甘;归经十二经脉均有所涉及,大部分归属肺、脾、胃三经;高频药物功效多为止咳化痰平喘药及解表药。1.2.关联规则分析可知麻黄、苦杏仁、蝉蜕为其筛选出的核心药对。1.3.聚类分析可得四类组合:(1)前胡+紫菀+百部+款冬花+桔梗+甘草+鸡内金+浙贝母;(2)蝉蜕+白僵蚕+葶苈子+浮海石+苦杏仁+麻黄+地龙;(3)黄芩+鱼腥草+桑白皮;(4)五味子+陈皮。2.网络药理学结果2.1.在TCMSP平台根据OB(口服利用度)≥20%且DL(类药性)≥0.10的条件筛选并剔除无收录靶点的成分后得到有效成分麻黄52种,苦杏仁29种,蝉蜕1种。同时获得麻黄的作用靶点为888个,苦杏仁的作用靶点为414个,蝉蜕的作用靶点为6个,合并去重后,得到基因靶点为265个。2.2.录入Cytoscape3.9.1软件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根据基因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大小对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排序,获得degree≥10的59个有效成分,其中Degree值前五的有效活性成分为Quercetin(槲皮素)、oleic acid(油酸)、apigenin(芹菜素)、kaempferol(山奈酚)、Stigmasterol(豆甾醇)。2.3.汇总Gene Cards、TTD、Dis Ge NET三大疾病数据库后得到2200个疾病靶点基因。与核心药物取共同交集靶点得146个,其中degree值排名前十的蛋白靶点分别为:TNF、IL6、TP53、ACTB、AKT1、EGFR、VEGFA、MAPK3、IL1B、RELA。2.4.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可知麻黄-苦杏仁-蝉蜕药物可能在突触后膜、膜筏等部位,发生对缺氧、脂多糖的反应等,调控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等相关通路,进而影响酶结合、蛋白质结合、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等功能。结论:1.哮喘发作与“风、痰”有关,治疗哮喘药性不能有过多偏颇,应在寒性药上配伍温性药和平性药,治疗原则总结为祛风解痉、化痰平喘,核心药物为麻黄、苦杏仁、蝉蜕。2.中医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这正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所在。
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疗系统研究与构建
这是一篇关于知识图谱,中医药,条件随机场,Neo4j,舌像诊断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中医作为中华国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中医诊断为主题的中医远程诊断产品不断涌现,但是现有的中医舌诊系统获取病人症状信息的能力有限,影响了诊断效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医领域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成为了必然,中医药知识图谱能良好的集成中医领域知识,被计算机理解和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疗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和上传的舌像照片模拟中医诊断流程给出中医辩证结果以及建议使用的药物。本文对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医药知识图谱,并将其应用于舌诊系统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借助本体的概念,构建中医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在设计构建模式层时,参考了国内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类型和中医专业知识,确定了知识图谱的基本类型、属性和关系,形成了中医药知识图谱概念模型。其次,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数据层。通过处理和整合不同数据源(原有中医药知识库、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百度百科、电子病历)完成实体识别、属性抽取、关系抽取以及知识融合等环节。在实体识别环节,利用CRF对电子病历进行命名实体识别,使用CRF++工具对电子病历中的实体进行抽取,利用爬虫技术实现属性抽取,基于规则模板和机器学习模型Att-Bi LSTM实现关系抽取,并采用基于属性向量的实体对齐方法进行不同数据源的知识融合,然后利用Neo4j工具构建了一个中医药知识图谱。最后,对基于知识图谱的舌诊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使用Spring Boot完成了系统框架的搭建,并利用Spring Data Neo4j和Spring Data JPA连接Neo4j和My SQL两种数据源,在舌像诊断环节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和舌诊结果实现中医辨证,最后给出建议用药和注意事项,完成整个诊断过程。为了评估系统使用效果,选用了100个用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基于知识图谱的舌像诊断,另一方面在舌诊辨证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速度有明显的提升,尤其跨多重关系查询时速度提升更加显著。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初探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用药规律与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中医药,支气管哮喘,祛风化痰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建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部中药方剂治疗哮喘医案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规律总结,以便寻求核心药物,并探求中医核心治则。2.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核心方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探索核心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通路,从分子水平解释核心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1.搜集并梳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部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病案。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与IBM SPSS Statistics24.0软件对病案所用方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核心药物。2.利用TCMSP数据库对核心药物进行有效成分及靶点筛选,输入至Cytoscape3.9.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分析,制作核心药物靶点基因网络图,运用拓扑学分析获取关联度最高的五大成分。同时利用Gene Cards、TTD、Dis Ge NET疾病数据库筛选高关联度作用靶点,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随后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1.本次研究共纳入180个处方,使用了3147味次中药。去除重复中药后,剩余145味中药。四气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寒、平、温;五味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苦、辛、甘;归经十二经脉均有所涉及,大部分归属肺、脾、胃三经;高频药物功效多为止咳化痰平喘药及解表药。1.2.关联规则分析可知麻黄、苦杏仁、蝉蜕为其筛选出的核心药对。1.3.聚类分析可得四类组合:(1)前胡+紫菀+百部+款冬花+桔梗+甘草+鸡内金+浙贝母;(2)蝉蜕+白僵蚕+葶苈子+浮海石+苦杏仁+麻黄+地龙;(3)黄芩+鱼腥草+桑白皮;(4)五味子+陈皮。2.网络药理学结果2.1.在TCMSP平台根据OB(口服利用度)≥20%且DL(类药性)≥0.10的条件筛选并剔除无收录靶点的成分后得到有效成分麻黄52种,苦杏仁29种,蝉蜕1种。同时获得麻黄的作用靶点为888个,苦杏仁的作用靶点为414个,蝉蜕的作用靶点为6个,合并去重后,得到基因靶点为265个。2.2.录入Cytoscape3.9.1软件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根据基因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大小对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排序,获得degree≥10的59个有效成分,其中Degree值前五的有效活性成分为Quercetin(槲皮素)、oleic acid(油酸)、apigenin(芹菜素)、kaempferol(山奈酚)、Stigmasterol(豆甾醇)。2.3.汇总Gene Cards、TTD、Dis Ge NET三大疾病数据库后得到2200个疾病靶点基因。与核心药物取共同交集靶点得146个,其中degree值排名前十的蛋白靶点分别为:TNF、IL6、TP53、ACTB、AKT1、EGFR、VEGFA、MAPK3、IL1B、RELA。2.4.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可知麻黄-苦杏仁-蝉蜕药物可能在突触后膜、膜筏等部位,发生对缺氧、脂多糖的反应等,调控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等相关通路,进而影响酶结合、蛋白质结合、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等功能。结论:1.哮喘发作与“风、痰”有关,治疗哮喘药性不能有过多偏颇,应在寒性药上配伍温性药和平性药,治疗原则总结为祛风解痉、化痰平喘,核心药物为麻黄、苦杏仁、蝉蜕。2.中医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这正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所在。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本体,事实知识,语义搜索,名医经验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寻常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主要累及面部的慢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学虽无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属中医学中“粉刺”、“痤”等范畴。从古至今,中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到理法方药已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诊疗共识和大量各具特色的诊疗经验数据。既往研究多通过文献整理、经验总结、数据挖掘等方式,对个别医家、流派的寻常痤疮诊疗经验加以总结、对比。但限于诊疗经验的分散性,寻常痤疮相关中医药诊疗经验数据中的大量隐性知识难以被挖掘与利用。研究目的探索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寻常痤疮中医药领域文献为数据源,复用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顶层知识分类标准与术语表,根据领域知识特点,构建包含理论、实践两部分知识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借助知识图谱在关联、表达、利用知识上的优势,表达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间的关联,以期提升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的获取效果,实现寻常痤疮名医诊疗经验的整合和知识发现。研究方法(1)根据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构建目标,制定知识图谱涉及的知识层次。梳理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体系,参考中医药领域现有知识分类标准,制定知识图谱的知识框架。(2)分析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特点与侧重方向,根据领域本体构建的七步法,确定本体的覆盖范围与术语粒度,收集领域术语,复用、组合领域本体、中医药领域通用术语表、中医证候术语表以及中西医疾病、治法和药物术语表等,整合特色分类体系,构建本体的分类体系,定义满足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表达的特征性数据属性,完成领域本体构建。(3)选择高质量的寻常痤疮中医药事实知识,利用知识抽取技术结合人工审校标注的方法,获取结构化数据,进行事实知识之间、事实与本体知识之间的知识融合,构建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选择图数据库加以存储,实现语义搜索等应用示例。研究结果(1)构建了互操作性与名医经验知识表达良好的知识图谱知识结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以名医经验的表达和使用为目标,制定了包含模式和事实两部分的知识图谱知识层次。该知识层次支持理论知识与诊疗经验的表达,既能发挥领域本体的语义优势,又能促进医案中隐性知识的的完整保存与分析利用。通过对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体系的梳理、对中医药领域现有知识分类标准的分析,制定了包含疾病、证候、分期与传变、生理特征、症状体征、治则治法、药物、机体形态、中医操作/方法、医家共10种语义类型,治疗、分析、使用、包含、进程、现象表达、特性、实例化、subClassOf共9种语义关系的知识图谱知识框架,能够支持领域协作的互操作需求。(2)构建了符合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表达特色的本体。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本体部分以单义术语为最小术语粒度,梳理核心概念的中西医正名“寻常痤疮”和“粉刺”,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术语定义,据此收集相关术语,着重构建了分类体系的疾病、证候、治则治法部分,定义了数据属性ID、名、异名、来源、来源文献、相关性、疾病诊断、专长、部位、频率、时长、时刻、次序、剂量、疗程、特殊煎法和诊疗经验,在protege中加以编辑,完成本体构建。(3)构建了提升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获取效果的的知识图谱。以专科医家的医案作为事实知识来源,通过基于规则的知识抽取和标准统一的人工审校标注,获得结构化数据。通过知识消歧,将知识图谱的本体部分与名医经验部分关联起来;通过知识对齐,融合医案知识。选择图数据库Neo4j,使用Py2neo导入数据,构建了包含5911个实体、15193条关系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能够支持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的语义搜索和知识发现,提升了领域知识的可获取性。研究结论(1)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知识层次应当至少具有事实和模式2层,使得领域公认知识和医家个人经验都能够得到良好表达;知识框架中除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通用的知识类型外,还需根据疾病知识的表达需求设置特色的知识类型。(2)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领域本体部分不应强调细粒度术语的构建。构建分类体系全面的本体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拓展组合的空间,能够更好地支持寻常痤疮中医药个性化诊疗中,对术语的灵活组合使用。(3)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可按照知识结构、领域本体和事实知识的顺序加以构建,构建过程中需关注中医药领域对疾病中各类知识的描述侧重、知识图谱的应用目标以及领域现有工作的复用,重视领域专家的需求与指导。
中医药改善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文献计量学分析及系统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药,糖尿病肾病,CiteSpace,微炎症,Meta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流行、导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international diabetic federation,IDF)发表的第10版地图,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持续增加,而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目前位居世界第一,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DM患者,高达1.16亿。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势必会导致糖尿病肾病人数的增加,据统计,在2009年-2013年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病变的人数以高达40%,给社会和普通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在治疗上,由于发病机制未明,因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西医治疗前期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为主,病情发展至后期,需选择替代治疗(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DN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炎症因子也成为诊断评估DN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因这种炎症极轻微,因而称之为“微炎症”,抗炎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医药在调节免疫、抗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近几年在治疗DN上引起了诸多关注。对比常规治疗,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炎症状态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发现和整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况及热点,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并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中医药治疗DN微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具体方法:数据来源:检索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文献类型及发表刊物不限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分析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情况、文献期刊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情况等。采用Citespace 6.1.R2对发文作者、机构信息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突现分析。第二部分通过meta分析对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具体方法: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等。检索时间:建库至 2022 年 12 月。研究设计类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详细描述盲法和随机分配隐藏方法。研究对象: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及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的DNⅢ期及以上,临床未进行透析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为DN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口服治疗(包括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等),干预周期不得少于8周。结局指标:(1)主要结局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次要结局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根据检索策略检索出文献,文献数据筛选:(1)将所筛选的文献题录导入Endnote软件,利用软件的去除重复功能排除重复文献。(2)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包括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干预周期等),将符合的文献进行阅读全文,排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包括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如有不确定或分歧,则由第三方进行仲裁,确定最后纳入文献。(3)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提取数据,交叉审核,如有不确定或分歧,则由第三方进行仲裁,决定结果。文献质量评价:(1)参考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评分。(2)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发表偏倚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绘制风险偏倚评估表。文献数据分析:采用软件RevMan5.4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纳入285篇文献,从年发文量来看,发文量在2005-2013年间数量偏少,但随后稳步上升,虽然2020年有所减少,但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领域研究正处上升阶段,预计未来发文量会持续增加。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来看,发文量最大的为杨丽霞、向少伟,其次是万毅刚、华川、刘静、于博睿、刘铜华、刘颖,同时各团队内的合作也十分紧密。从基金分布上来看,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文献最多,可见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及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来看,聚类结果为Q=0.6776>0.3,S=0.8953>0.5,表明聚类结构显著,结果合理,具有可信度,从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领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相关药物研究:如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2)实验室指标检测,如炎症因子的选择,IL-6等;3)研究方法:以实验机制和文献综述研究为主;4)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利用中医辩证论治DN微炎症,如毒损肾络理论,目前研究热点证候为气阴两虚证、夹瘀证、湿热证。突现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突现中可以发现,研究内容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并重,临床研究的人群集中在老人群体,气阴两虚为近2年的研究热点,与老年DN群体的证候分布相对应。第二部分:本研究纳入27篇文献,均为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在2014年-2022年。本次纳入研究的共有2764名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384名,对照组1380名,27篇文献研究在治疗前均对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研究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显示:总有效率的影响:试验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87,95%CI[3.09,4.85],P<0.00001);18项研究报告了试验组和对照组hs-CRP的结果,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一组,说明试验组在改善hs-CRP方面优于对照组(95%CI[-2.14,-1.68],Z=16.24,P<0.00001);14项研究报告了试验组和对照组IL-6的结果,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表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IL-6优于对照组(MD=-5.02,95%CI[-6.51,-3.52],P<0.00001);15 项研究报告了 TNF-α,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TNF-α方面优于对照组(MD=-6.67,95%CI[-8.2,-5.15],P<0.00001);9项研究报告了 UAER,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UAER上优于对照组(SMD=-1.91,95%CI[-2.57,-1.26],P<0.00001)。8项研究报告了 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24h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对照组(MD=-0.42,95%CI[-0.59,-0.26],P<0.00001);15 项研究报告了 BUN,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表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BUN上优于对照组(MD=-1.70,95%CI[-2.19,-1.21],P<0.00001);18 项研究报告了Scr,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表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Scr方面优于对照组,(MD=-14.79,95%CI[-21.57,-8.00],P<0.0001);有 5 项研究描述了餐后2小时血糖,表示试验组在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MD=-0.50,95%CI[-0.88,-0.12],P=0.01);12 项研究报告了 FBG,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的一侧,表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FBG方面优于对照组(MD=-0.73,95%CI[-1.09,-1.38],P<0.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有 9 项研究描述了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菱形位于有利于试验组一侧,表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优于对照(MD=-0.68,95%CI[-1.08,-0.28],Z=0.3,35,P=0.0008);纳入的27项研究中,有9项研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描述,其中有4项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5项研究描述了不良反应。这5项研究结果显示:菱形与无效线相交,RR=0.80,95%CI[0.46,1.39],Z=0.79,P=0.43,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中药治疗安全性好;24项报告了总有效率的研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各研究分布在无效线两侧对称程度低,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研究结论1.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领域研究正处上升阶段,预计未来发文量会持续增加,目前发文杂志总体质量高,文献基金项目级别高。2.中医药改善糖尿病微炎症状态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华南地区。各团队内部合作密切,但各团队之间合作有待加强。3.中医证候研究、老年群体的研究、炎症因子研究等方面为目前中医药改善DN微炎症状态的研究重点;中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临床研究、实验机制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4.中药联合治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如IL-6、TNF-α、hs-CRP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缓解DN微炎症状态。5.中药联合治疗在改善肾功能如UAER、24h尿蛋白、Scr、BUN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6.中药联合治疗在降低FBG、2hPG、糖化血红蛋白总体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在DNIII-IV期和DNIV中,试验组改善FBG与对照组相当,考虑中药对于DN微炎症的改善可能独立于降糖之外。7.中药治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Meta分析及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Meta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了解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研究的整体情况以及研究热点,并探索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方法:(1)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及其他渠道获取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在建库至2023年1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利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2)文献知识图谱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获取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在建库至2023年1月。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对纳入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基金资助情况、期刊名称、学位论文发文院校等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1)Meta分析:最终有14篇RCT试验的文献被纳入Meta,Meta分析结果:中,共1179名受试者,干预组590名,对照组589名。有12篇报道了临床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RR=1.21,95%CI(1.14,1.28),Z=6.32,P<0.01;有14篇文献报道了Harris评分,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MD=12.71,95%CI(10.62,14.81),Z=11.91,P<0.00001;有11篇报道VAS评分,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MD=-1.30,95%CI(-1.44,-1.16),Z=18.16,P<0.00001;有4篇报道了骨密度情况,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MD=1.02,95%CI(0.31,1.73),Z=2.80,P=0.005<0.01;有4篇报道全血粘度高切,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MD=-1.37,95%CI(-1.91,-0.84),Z=5.05,P<0.00001;有4篇报道全血粘度低切,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MD=-2.68,95%CI(-4.18,-1.18),Z=3.50,P=0.0005;有4篇报道血浆粘度,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MD=-2.73,95%CI(-3.75,-1.71),Z=5.25,P<0.00001;有2篇报道了SF-36评分,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MD=1.46,95%CI(1.13,1.80),Z=8.57,P<0.00001;有11篇报道了不良反应人数,Meta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RR=0.58,95%CI(0.37,0.93),Z=2.25,P<0.05,以上P值均小于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2)文献知识图谱分析: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逐年上升,主要以期刊文献为主,其中63.27%的文献受资助的基金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正骨》为收录该研究最多的期刊杂志,占总数6.8%,其次为《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硕博学位论文中,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论文最多,占16.33%。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文数最多的作者是齐振熙,有24篇,其中以核心作者为主的有6个大合作网络,2016-2023年发文最活跃为曹林忠。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领域的主要发文机构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有39篇,其合作范围涉及广大,与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均有联系。关键词主要涉及疾病名称、中医药、研究类、综述等,其中中医药包含中药复方、中医疗法等,研究类主要涉及实验研究、临床实验等。结论:1.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坏死中,在提高患者有效率、Harris评分、骨密度情况、SF-36评分,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次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坏死患者在降低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应该得到推广和重视。2.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文献以期刊文献为主,年度发文量不断上升,此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为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期刊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为该领域主要学位论文出处。3.基金资助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情况较为乐观,当仍需要获得更多的基金支持和投入。4.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文核心作者有齐振熙、童培建、肖鲁伟、何伟等,他们通过连接其他作者来组成的庞大合作网络。突发性检验提示曹林忠未来可能在该领域继续贡献他的研究成果5.机构间的发文合作跨越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合作范围较为广泛。机构突发性检验提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可能在未来提供更多的研究。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药复方、实验研究、中医疗法、信号通路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实验研究比综述出现多,有利于当前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展。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毕设海岸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4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