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6篇关于废用性肌萎缩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废用性肌萎缩的6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废用性肌萎缩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MAFbx,MuRF1和Myf5的变化及与大鼠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废用性肌萎缩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废用性肌萎缩的6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废用性肌萎缩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MAFbx、MuRF1和Myf5的变化及与大鼠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废用性肌萎缩,达乌尔黄鼠,冬眠,MAFbx,MuRF1,Myf-5,川芎嗪,比目鱼肌,趾长伸肌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刚开始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时,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弱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废用性肌肉萎缩时间的延长,则主要是蛋白质降解代谢的增强占据主导地位。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归因于蛋白合成的抑制和蛋白降解的增加,其中以蛋白降解为主(Suzuki 2004).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这两种E3泛素蛋白连接酶因子MAFbx (Muscle Atrophy F-box)、MuRF 1 (Muscle Ring Finger 1)是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关键因子。在蛋白质合成代谢方面,Myf-5 (Myogenic Regulator Factors-5)成肌调节因子是维持骨骼肌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与肌细胞合成与增殖相关。这次的实验研究就是要通过测量冬眠的不同时期(冬眠前、冬眠中、阵间激醒和出眠)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的慢肌比目鱼肌和快肌趾长伸肌MAFbx、MuRF1与Myf-5的变化,综合考虑各种骨骼肌的蛋白质代谢情况,从蛋白质代谢方面探究达乌尔黄鼠的冬眠期的抗废用性萎缩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比较后肢去负荷大鼠与正常大鼠比目鱼肌、趾长伸肌肌萎缩相关因子,即MAFbx的mRNA表达量、MuRFl的mRNA表达量和成肌调节因子Myf-5的mRNA表达量,以此来研究其与蛋白质代谢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并分析在蛋白质代谢代谢水平上川芎嗪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机制。2.通过比较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趾长伸肌肌萎缩相关因子,即MAFbx的mRNA表达量、MuRFl的mRNA表达量和成肌调节因子Myf-5的mRNA表达量,以此来探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在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可能机制。3.通过比较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趾长伸肌肌萎缩相关因子,即MAFbx蛋白的表达量和成肌调节因子Myf-5的蛋白表达量,以此来探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在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量比目鱼肌、趾长伸肌MAFbx、MuRFl和Myf-5 mRNA的相对表达量;2. Western Blot法测量比目鱼肌、趾长伸肌MAFbx和Myf-5的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1.大鼠吊尾14d后,比目鱼肌肌萎缩相关因子MAFbx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了218%(P<0.01)。大鼠川芎嗪同步灌胃给药(60mg. kg-1),然后发现MAFbx 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78%(P<0.01),与后肢去负荷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吊尾14d后,比目鱼肌肌萎缩相关因子MuRFl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了11倍(P<0.01)。同步给予大鼠川芎嗪治疗后,MuRFl mRNA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倍(P<0.01),与后肢去负荷组相比降低了84.4%(P<0.01)。大鼠吊尾14d及同步给药后,比目鱼肌成肌调节因子Myf-5 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2.大鼠吊尾14d及同步给药后,趾长伸肌MAFbx mRNA、MuRF1 mRNA和Myf-5mRNA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3.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组黄鼠比目鱼肌肌萎缩相关因子MAFbx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11倍(P<0.05),阵间激醒组黄鼠比目鱼肌MAFbx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3倍(P<0.05),出眠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组黄鼠比目鱼肌肌萎缩相关因子MuRFl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97.8%(P<0.05),出眠组黄鼠比目鱼肌MuRFl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1.3倍左右(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成肌调节因子Myf-5 mRNA的表达量也均无显著变化(P>0.05)。4.与冬眠前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约8倍(P<0.05),出眠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RNA的表达量比出眠组黄鼠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了约7.5倍(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冬眠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uRFl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63.7%(P<0.05),出眠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眠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yf-5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93%(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组黄鼠比目鱼肌MAFbx蛋白表达量升高了3倍(P<0.01),阵间激醒黄鼠比目鱼肌MAFbx蛋白表达量升高了1.4倍(P<0.01)。与冬眠组相比,阵间激醒组下降了39.3%(P<0.01),出眠组下降了64.9%(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下降了42.2%(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成肌调节因子Myf-5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6.与冬眠前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AFbx蛋白的表达量升高了约1.15倍(P<0.05)。同时,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AFbx蛋白的表达量比出眠组黄鼠的表达量高了约1.02倍(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黄鼠趾长伸肌Myf-5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了6.33%(P<0.05)。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后肢去负荷会使抗重力肌比目鱼肌的蛋白降解代谢增强,但对蛋白合成代谢无影响。川芎嗪可以通过对抗肌萎缩因子MuRFl mRNA表达量的升高起对抗作用,对抗肌肉萎缩。肌合成因子Myf-5没有实质性的变化。2.后肢去负荷对非抗重力肌趾长伸肌的上蛋白代谢没有实质影响。3.在达乌尔黄鼠的冬眠过程中,其比目鱼肌的肌萎缩因子确实发生了升高的变化,使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了,有可能影响出眠后黄鼠比目鱼肌的轻微萎缩。肌合成因子Myf-5没有实质性的变化。4.在达乌尔黄鼠的冬眠过程中,其趾长伸肌的肌萎缩因子均受阵间激醒影响较大,认为阵间激醒是保护黄鼠趾长伸肌几乎不萎缩的方法。阵间激醒使趾长伸肌中的肌合成因子Myf-5有一定影响。5.综合所有结果,阵间激醒是达乌尔黄鼠对抗肌肉萎缩的一种方法。

废用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达乌尔黄鼠,冬眠,废用性肌萎缩,趾长伸肌,CSA,肌纤维类型,m-ATPase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已证实,人或大鼠的骨骼肌经过一段时间的废用后,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但达乌尔黄鼠作为一种具有冬眠习性的啮齿类动物,在数月冬眠过程中,其骨骼肌无疑处于废用状态,可黄鼠出眠后,却没有出现任何肌萎缩的迹象。本实验研究了废用(冬眠、吊尾)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探讨达乌尔黄鼠冬眠季抗废用性肌萎缩提供科学资料与研究思路。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正常黄鼠,吊尾黄鼠及冬眠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研究废用(冬眠、吊尾)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1.运用m-ATP酶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进行染色分型,运用Powerlab系统,测定趾长伸肌的张力;2.运用Motic Images plus 2.0彩色图像分析仪计数各类型肌纤维数目并测定肌纤维的横截面积。 结果: 1.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比较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无显著变化。 (2)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561.03±326.60)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606.71±294.76)μm2;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较夏季减少了14.50%,11.16%(p>0.05);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404.29±1 58.57)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329.49±173.54)μm2。三个季节正常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3)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74±3.5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26±3.50)%;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4.57±1.41)%;冬季(冬眠)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59±1.4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41±1.40)%;与夏季、冬季正常黄鼠相比,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减少(p<0.01)。 2.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14天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夏季、秋季、冬季正常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14天)中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无显著性差异;夏季,秋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下降了9.59%(p<0.01)。 (2)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肌重体重比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与正常组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 (3)与夏季正常组黄鼠相比,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19.12%、19.97%(p<0.05);与秋季正常组黄鼠相比,秋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11%、21.51%(p<0.05):与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相比,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99%、27.39%(p<0.05)。 (4)与正常组(夏季,秋季,冬季)相比,夏季、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Ⅰ、Ⅱ型肌纤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肌纤维类型未发生转化。 3.吊尾对冬季活跃状态黄鼠趾长伸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1)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6.92±0.37)g,强直收缩张力为:(13.25±1.71)g;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4.94±0.48)g,强直收缩张力为(9.01±1.17)g。与对照组相比,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下降了26.81%(p<0.001),强直收缩张力下降了32.00%(p<0.001)。 (2)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TP50(收缩达到最大张力50%的时间)为(28.75±11.48)ms,TPT(收缩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为(72.50±24.44)ms,与正常组相比其收缩时程无显著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RT50(舒张到50%最大张力的时间)为(57.92±17.49)ms,RT75(舒张到75%最大张力的时间)为(86.67±23.59)ms,与正常组相比其舒张时程分别增加了23.02%,25.92%,但无显著性差异。 4.冬眠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黄鼠进入冬眠后,其体重不断下降,趾长伸肌湿重呈下降趋势,肌重体重比增加。与冬眠前相比,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2-3天)黄鼠的体重分别下降为10.35%(p>0.05),18.48%(p<0.001),40.07%(p<0.001);趾长伸肌湿重分别下降了:9.49%(p>0.05),6.54%(p>0.05),26.70%(p<0.05);冬眠前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为(0.408±0.060),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时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分别增加了-0.01%(p>0.05),19.61%(p>0.05)和31.08%(p<0.05)。 (2)冬眠前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189.79±358.67)μm2,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204.14±320.74)μm2,冬眠1个月,2个月黄鼠趾长伸肌Ⅰ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9.80%(p>0.05),3.18%(p>0.05);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3.91%(p>0.05),3.47%(p>0.05):出眠(2-3)天黄鼠趾长伸肌的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时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相比,分别降低了16.75%(p<0.05),24.18%(p<0.01),19.32%(p<0.01);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相比,分别降低7.68%(p>0.05),11.15%(p<0.05),10.77%(p<0.05)。 (3)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显著降低,出现了由Ⅱ型肌向Ⅰ型肌的转化。冬眠前黄鼠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94.57±1.41)%,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出眠2-3天。黄鼠Ⅰ型肌纤维分别增加76.61%,64.46%,134.99%(p<0.01);Ⅱ肌纤维分别减少4.40%,3.70%,7.75%(p<0.01)。 结论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无明显差异;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与夏季、冬季的相比显著降低。 (2)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变小,Ⅰ、Ⅱ肌纤维比例未发生变化,这一结果提示:黄鼠吊尾14天后,趾长伸肌肌仅发生了轻度萎缩。 (3)冬季吊尾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收缩张力明显变小,收缩时程无显著性变化。 (4)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Ⅰ、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减少。说明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未发生萎缩。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中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冬眠,NF-κB,MuRF1,比目鱼肌,趾长伸肌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与凋亡、炎症、癌症、氧化应激和自身免疫等有关的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NF-κB调控泛素连接酶MuRF1的转录水平,而MuRF1是废用性肌萎缩的必需因子,激活NF-κB信号通路足以引起严重的骨骼肌萎缩,说明NF-κB信号通路在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冬眠动物存在特殊的保护机制使其能在长时间的冬眠过程中抑制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对冬眠动物的研究,试图找到废用性肌萎缩的防治措施。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NF-κB信号通路以及MuRF1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冬眠过程中NF-κB对下游靶基因MuRF1的调控作用,探讨达乌尔黄鼠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MuRF1以及NF-κB家族成员IKKfl和p50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2. Western blot:测定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MuRF1、 IKKβ和p50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肌重与肌重体重比比目鱼肌的肌肉重量和肌重体重比:与冬眠前组相比,比目鱼肌的肌肉重量在冬眠中组与阵间激醒组均出现轻度下降,出眠组的比目鱼肌肌重显著降低了17.2%(P<0.05),比目鱼肌肌重体重比则未见明显变化(P>0.05);趾长伸肌肌肉重量和肌重体重比:与冬眠前组相比,趾长伸肌的肌肉重量在冬眠中组、阵间激醒组和出眠组分别降低了16.8%(P<0.05)、13.9%(P<0.05)和18.2%(P<0.05),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2) IKKβ基因表达的变化比目鱼肌: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无显著性变化,阵间激醒组比目鱼肌IKKβ mRNA表达量升高了49.4%(P<0.05),而出眠组降低了74.22%(P<0.05),与冬眠中组相比,出眠组IKKβ mRNA表达量降低了80.7%(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IKKβ mRNA表达量降低了82.7%(P<0.01);趾长伸肌: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和阵间激醒组IKKβ mRNA表达量分别升高了73.6%(P<0.05)、158.4%(P<0.01),出眠组降低了90.8%(P<0.01);与冬眠中组相比,阵间激醒组IKKβ mRNA表达量升高了48.9%(P<0.01),出眠组降低了94.7%(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IKKβ mRNA表达量降低了96.4%(P<0.01);(3)p50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比目鱼肌中基因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阵间激醒组比目鱼肌p50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37.1%(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目鱼肌中蛋白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中p50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是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阵间激醒组升高了20%(P<0.01),出眠组升高了39.2%(P<0.01);与冬眠中组相比较,出眠组升高了27.2%(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升高了16%(P<0.05)。趾长伸肌中基因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无显著性变化,阵间激醒组趾长伸肌中p50 mRNA表达量升高了43.4%(P<0.05),出眠组降低了47.2%(P<0.05);与冬眠中组相比,出眠组p50 mRNA表达量降低了56.1%(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降低了63.2%(P<0.01)。趾长伸肌中蛋白表达:与冬眠前相比,冬眠中组趾长伸肌中p50蛋白表达升高了19.1%(P<0.05),阵间激醒组降低了14.7%(P<0.05),出眠组升高了37.6%(P<0.01):与冬眠中组相比,阵间激醒组降低了28.4%(P<0.01),出眠组升高了15.5%(P<0.05);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升高了61.3%(P<0.01)。(4) MuRF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比目鱼肌中基因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无显著性变化,阵间激醒组比目鱼肌MuRF1 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3.4倍(P<0.01),与冬眠中组相比,阵间激醒组升高了1.4倍(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显著降低了63.8%(P<0.01);趾长伸肌基因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在冬眠中组和出眠组中趾长伸肌MuRF1 mRNA的表达略有升高,而阵间激醒组略有下降,但是结果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趾长伸肌蛋白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趾长伸肌中MuRF1蛋白表达升高了87%(P<0.01),阵间激醒组升高了1.1倍(P<0.01),与冬眠中组相比较,出眠组降低了45.4%(P<0.01);与阵间激醒组相比,出眠组降低了51.7%(P<0.01)。比目鱼肌蛋白表达:与冬眠前组相比,黄鼠比目鱼肌冬眠中组MuRF1蛋白表达升高了1.8倍(P<0.01),其他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冬眠中组相比较,阵间激醒组下降了61.1%(P<0.01),出眠组下降了54.2%(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1.达乌尔黄鼠冬眠过程中骨骼肌重量降低,说明骨骼肌有萎缩现象,但是骨骼肌的肌重体重比没有明显变化,骨骼肌重量的降低不足以影响骨骼肌的正常运动能力。2.达乌尔黄鼠冬眠期间,IKKβ、p50和MuRF1基因的表达都有所上调,并且p50和MuRF1蛋白表达水平也出现升高,这些变化会引起骨骼肌蛋白降解代谢的增加,可能是引起黄鼠骨骼肌出现萎缩的原因。3.达乌尔黄鼠冬眠期间,骨骼肌中p50蛋白表达的变化与MuRF1的基因表达变化均一致,说明冬眠期间p50蛋白调控MuRF1基因的表达;而在出眠时两者表达出现不同变化,p5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MuRF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其他信号通路参与调控MuRF1的基因表达。4.达乌尔黄鼠冬眠期间,p50蛋白表达水平和MuRF1基因表达水平在快肌和慢肌中表达变化有差异,说明冬眠期间快肌和慢肌中对p50蛋白和MuRF1基因表达的调控有所不同,冬眠对快肌和慢肌的影响有所差异。

废用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达乌尔黄鼠,冬眠,废用性肌萎缩,趾长伸肌,CSA,肌纤维类型,m-ATPase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已证实,人或大鼠的骨骼肌经过一段时间的废用后,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但达乌尔黄鼠作为一种具有冬眠习性的啮齿类动物,在数月冬眠过程中,其骨骼肌无疑处于废用状态,可黄鼠出眠后,却没有出现任何肌萎缩的迹象。本实验研究了废用(冬眠、吊尾)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探讨达乌尔黄鼠冬眠季抗废用性肌萎缩提供科学资料与研究思路。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正常黄鼠,吊尾黄鼠及冬眠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研究废用(冬眠、吊尾)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1.运用m-ATP酶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进行染色分型,运用Powerlab系统,测定趾长伸肌的张力;2.运用Motic Images plus 2.0彩色图像分析仪计数各类型肌纤维数目并测定肌纤维的横截面积。 结果: 1.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比较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无显著变化。 (2)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561.03±326.60)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606.71±294.76)μm2;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较夏季减少了14.50%,11.16%(p>0.05);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404.29±1 58.57)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329.49±173.54)μm2。三个季节正常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3)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74±3.5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26±3.50)%;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4.57±1.41)%;冬季(冬眠)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59±1.4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41±1.40)%;与夏季、冬季正常黄鼠相比,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减少(p<0.01)。 2.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14天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夏季、秋季、冬季正常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14天)中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无显著性差异;夏季,秋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下降了9.59%(p<0.01)。 (2)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肌重体重比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与正常组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 (3)与夏季正常组黄鼠相比,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19.12%、19.97%(p<0.05);与秋季正常组黄鼠相比,秋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11%、21.51%(p<0.05):与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相比,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99%、27.39%(p<0.05)。 (4)与正常组(夏季,秋季,冬季)相比,夏季、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Ⅰ、Ⅱ型肌纤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肌纤维类型未发生转化。 3.吊尾对冬季活跃状态黄鼠趾长伸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1)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6.92±0.37)g,强直收缩张力为:(13.25±1.71)g;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4.94±0.48)g,强直收缩张力为(9.01±1.17)g。与对照组相比,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下降了26.81%(p<0.001),强直收缩张力下降了32.00%(p<0.001)。 (2)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TP50(收缩达到最大张力50%的时间)为(28.75±11.48)ms,TPT(收缩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为(72.50±24.44)ms,与正常组相比其收缩时程无显著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RT50(舒张到50%最大张力的时间)为(57.92±17.49)ms,RT75(舒张到75%最大张力的时间)为(86.67±23.59)ms,与正常组相比其舒张时程分别增加了23.02%,25.92%,但无显著性差异。 4.冬眠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黄鼠进入冬眠后,其体重不断下降,趾长伸肌湿重呈下降趋势,肌重体重比增加。与冬眠前相比,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2-3天)黄鼠的体重分别下降为10.35%(p>0.05),18.48%(p<0.001),40.07%(p<0.001);趾长伸肌湿重分别下降了:9.49%(p>0.05),6.54%(p>0.05),26.70%(p<0.05);冬眠前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为(0.408±0.060),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时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分别增加了-0.01%(p>0.05),19.61%(p>0.05)和31.08%(p<0.05)。 (2)冬眠前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189.79±358.67)μm2,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204.14±320.74)μm2,冬眠1个月,2个月黄鼠趾长伸肌Ⅰ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9.80%(p>0.05),3.18%(p>0.05);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3.91%(p>0.05),3.47%(p>0.05):出眠(2-3)天黄鼠趾长伸肌的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时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相比,分别降低了16.75%(p<0.05),24.18%(p<0.01),19.32%(p<0.01);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相比,分别降低7.68%(p>0.05),11.15%(p<0.05),10.77%(p<0.05)。 (3)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显著降低,出现了由Ⅱ型肌向Ⅰ型肌的转化。冬眠前黄鼠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94.57±1.41)%,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出眠2-3天。黄鼠Ⅰ型肌纤维分别增加76.61%,64.46%,134.99%(p<0.01);Ⅱ肌纤维分别减少4.40%,3.70%,7.75%(p<0.01)。 结论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无明显差异;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与夏季、冬季的相比显著降低。 (2)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变小,Ⅰ、Ⅱ肌纤维比例未发生变化,这一结果提示:黄鼠吊尾14天后,趾长伸肌肌仅发生了轻度萎缩。 (3)冬季吊尾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收缩张力明显变小,收缩时程无显著性变化。 (4)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Ⅰ、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减少。说明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未发生萎缩。

肌肉废用对黄鼠(Citellus dauricus)和大鼠比目鱼肌形态结构与肌纤维类型影响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冬眠,达乌尔黄鼠,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比目鱼肌,肌梭,CSA,mATP酶,肌球蛋白重链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动物实验表明,运动减退、制动或肌肉去负荷均可使骨骼肌出现明显的萎缩。对废用性肌萎缩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及航天医学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探索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迫在眉睫。以往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和大鼠的梭外肌变化方面,对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中的作用关注较少,而关于冬眠动物肌梭与肌肉废用关系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许多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了一整套适应恶劣环境的生存策略,冬眠是许多啮齿类动物对寒冷、食物缺乏等的一种适应。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就是其中之一。在长达5至6个月的冬眠中,黄鼠的骨骼肌无疑处于废用状态,出眠时动物并未发生明显的骨骼肌萎缩症状,如行走艰难甚至不能行走等。那么,在废用或冬眠条件下,这些冬眠动物的骨骼肌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是否有肌肉萎缩发生? 目的:研究黄鼠在肌肉废用(吊尾、冬眠)条件下比目鱼肌梭内、外肌形态结构,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并与后肢废用大鼠进行比较。从而为冬眠动物肌肉生理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资料,为废用性肌萎缩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1)以尾部悬吊法建立肌肉废用模型;(2)常规方法制作动物比目鱼肌(soleus muscle,SOL)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各组动物梭外肌与梭内肌纤维的显微结构;(2)彩色图像分析仪测量SOL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的变化。(3)Ca2+-mATPase(myosin ATPase)法检测SOL梭内、外肌mATPase活性,对肌纤维进行分型。(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冬眠期和出眠后黄鼠SOL梭外肌对单克隆抗体MY32的免疫反应性。

废用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达乌尔黄鼠,冬眠,废用性肌萎缩,趾长伸肌,CSA,肌纤维类型,m-ATPase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已证实,人或大鼠的骨骼肌经过一段时间的废用后,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但达乌尔黄鼠作为一种具有冬眠习性的啮齿类动物,在数月冬眠过程中,其骨骼肌无疑处于废用状态,可黄鼠出眠后,却没有出现任何肌萎缩的迹象。本实验研究了废用(冬眠、吊尾)对达乌尔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探讨达乌尔黄鼠冬眠季抗废用性肌萎缩提供科学资料与研究思路。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正常黄鼠,吊尾黄鼠及冬眠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研究废用(冬眠、吊尾)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1.运用m-ATP酶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进行染色分型,运用Powerlab系统,测定趾长伸肌的张力;2.运用Motic Images plus 2.0彩色图像分析仪计数各类型肌纤维数目并测定肌纤维的横截面积。 结果: 1.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比较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无显著变化。 (2)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561.03±326.60)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606.71±294.76)μm2;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较夏季减少了14.50%,11.16%(p>0.05);冬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404.29±1 58.57)μm2,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329.49±173.54)μm2。三个季节正常黄鼠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3)夏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74±3.5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26±3.50)%;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4.57±1.41)%;冬季(冬眠)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为(9.59±1.40)%,Ⅱ型肌纤维比例为(90.41±1.40)%;与夏季、冬季正常黄鼠相比,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减少(p<0.01)。 2.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14天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夏季、秋季、冬季正常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14天)中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无显著性差异;夏季,秋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下降了9.59%(p<0.01)。 (2)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肌重体重比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湿重与正常组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 (3)与夏季正常组黄鼠相比,夏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19.12%、19.97%(p<0.05);与秋季正常组黄鼠相比,秋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11%、21.51%(p<0.05):与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相比,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分别减少了:24.99%、27.39%(p<0.05)。 (4)与正常组(夏季,秋季,冬季)相比,夏季、秋季、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Ⅰ、Ⅱ型肌纤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肌纤维类型未发生转化。 3.吊尾对冬季活跃状态黄鼠趾长伸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1)冬季正常组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6.92±0.37)g,强直收缩张力为:(13.25±1.71)g;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为:(4.94±0.48)g,强直收缩张力为(9.01±1.17)g。与对照组相比,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等张收缩张力下降了26.81%(p<0.001),强直收缩张力下降了32.00%(p<0.001)。 (2)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TP50(收缩达到最大张力50%的时间)为(28.75±11.48)ms,TPT(收缩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为(72.50±24.44)ms,与正常组相比其收缩时程无显著变化;冬季吊尾组黄鼠趾长伸肌的RT50(舒张到50%最大张力的时间)为(57.92±17.49)ms,RT75(舒张到75%最大张力的时间)为(86.67±23.59)ms,与正常组相比其舒张时程分别增加了23.02%,25.92%,但无显著性差异。 4.冬眠对黄鼠趾长伸肌形态结构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1)黄鼠进入冬眠后,其体重不断下降,趾长伸肌湿重呈下降趋势,肌重体重比增加。与冬眠前相比,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2-3天)黄鼠的体重分别下降为10.35%(p>0.05),18.48%(p<0.001),40.07%(p<0.001);趾长伸肌湿重分别下降了:9.49%(p>0.05),6.54%(p>0.05),26.70%(p<0.05);冬眠前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为(0.408±0.060),冬眠1个月,2个月,及出眠时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分别增加了-0.01%(p>0.05),19.61%(p>0.05)和31.08%(p<0.05)。 (2)冬眠前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为(2189.79±358.67)μm2,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204.14±320.74)μm2,冬眠1个月,2个月黄鼠趾长伸肌Ⅰ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9.80%(p>0.05),3.18%(p>0.05);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3.91%(p>0.05),3.47%(p>0.05):出眠(2-3)天黄鼠趾长伸肌的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时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相比,分别降低了16.75%(p<0.05),24.18%(p<0.01),19.32%(p<0.01);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冬眠前,冬眠1个月,冬眠2个相比,分别降低7.68%(p>0.05),11.15%(p<0.05),10.77%(p<0.05)。 (3)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Ⅰ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显著降低,出现了由Ⅱ型肌向Ⅰ型肌的转化。冬眠前黄鼠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5.43±1.41)%,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为(94.57±1.41)%,冬眠1个月,冬眠2个月,出眠2-3天。黄鼠Ⅰ型肌纤维分别增加76.61%,64.46%,134.99%(p<0.01);Ⅱ肌纤维分别减少4.40%,3.70%,7.75%(p<0.01)。 结论 (1)夏季、秋季、冬季(冬眠)正常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趾长伸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无明显差异;秋季正常黄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与夏季、冬季的相比显著降低。 (2)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吊尾黄鼠的趾长伸肌肌重体重比均无显著性变化;趾长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变小,Ⅰ、Ⅱ肌纤维比例未发生变化,这一结果提示:黄鼠吊尾14天后,趾长伸肌肌仅发生了轻度萎缩。 (3)冬季吊尾黄鼠(活跃状态)趾长伸肌收缩张力明显变小,收缩时程无显著性变化。 (4)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的肌重体重比、Ⅰ、Ⅱ肌纤维横截面积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趾长伸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减少。说明冬眠期间黄鼠趾长伸肌未发生萎缩。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毕设驿站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5098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