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关于糖尿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糖尿病的8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糖尿病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基于队列人群不同血糖状态至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前瞻性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金昌队列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糖尿病的8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糖尿病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基于队列人群不同血糖状态至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前瞻性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金昌队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全病程,转移概率,影响因素,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及生存状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自然史,明确疾病转归过程中的转移概率、有效干预节点及不同进展阶段的影响因素,为实现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减轻疾病负担和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供科学支持。方法:1.本研究依托金昌队列平台,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基线和2014-2019年三期随访全匹配人群为研究对象,排除基线相关指标缺失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追踪随访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糖尿病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系,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拟合FPG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糖尿病及FPG对冠心病、脑卒中生存状况的影响。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基线和2014-2019年三期随访全匹配人群为研究对象,排除基线空腹血糖缺失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患者及相关指标缺失者,最终纳入42,585名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对象基线和随访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记录资料。根据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将基线及随访人群划分为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与脑卒中共病、死亡7个状态,观测不同血糖状态至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动态进展轨迹。应用多状态Markov模型探讨状态间的转移强度和转移概率、各状态的平均滞留时间及不同进展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总人群中,糖尿病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3.73/千人年和9.92/千人年,高于血糖正常组的发病密度4.16/千人年和3.06/千人年。糖尿病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是血糖正常组的1.61倍(HR=1.61,95%CI:1.40-1.86)和1.71倍(HR=1.71,95%CI:1.45-2.02),糖尿病前期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是血糖正常组的1.38倍(HR=1.38,95%CI:1.22-1.57)和1.28倍(HR=1.28,95%CI:1.10-1.48)。男性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均与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独立相关;女性中糖尿病与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独立相关,未观察到糖尿病前期与脑卒中发病的联系(HR=1.17,95%CI:0.87-1.56)。2.自FPG≥5.6mmol/L起即显著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随着基线FPG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密度和发病风险均逐渐升高(Ptrend<0.001)。与3.9mmol/L≤FPG<5.6mmol/L相比,总人群中5.6mmol/L≤FPG<6.1mmol/L、6.1mmol/L≤FPG<7.0mmol/L和FPG≥7.0mmol/L组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9%(HR=1.29,95%CI:1.11-1.49)、59%(HR=1.59,95%CI:1.36-1.87)和52%(HR=1.52,95%CI:1.30-1.77),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2%(HR=1.22,95%CI:1.03-1.45)、43%(HR=1.43,95%CI:1.17-1.73)和64%(HR=1.64,95%CI:1.37-1.96)。总人群和男性中FPG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风险间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overall<0.01,Pnon-linear<0.05);女性中FPG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overall<0.001,Pnon-linear<0.001),FPG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overall<0.05,Pnon-linear>0.05)。3.在7年中位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前期7,498人,新发糖尿病2,307人,新发冠心病1,367人,新发脑卒中1,051人,81人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324人死亡。在15个假定的转移过程中,从心血管疾病至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其它转移过程。从冠心病和脑卒中共病至死亡的发生率为157.21/千人年,脑卒中至死亡的发生率为69.31/千人年,冠心病至死亡的发生率为40.14/千人年。在向冠心病、脑卒中转移的发生率中,糖尿病最高(12.21/千人年、12.16/千人年),其次是糖尿病前期(6.81/千人年、4.93/千人年),血糖正常最低(3.28/千人年、2.39/千人年)。从糖尿病前期至血糖正常的逆转率为46.51/千人年,<65岁个体(51.56/千人年)的逆转率是≥65岁个体(16.48/千人年)的3.13倍,男性(52.23/千人年)的逆转率是女性(34.35/千人年)的1.52倍。4.在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中,糖尿病前期逆转至血糖正常的转移强度分别是转移至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1.30、1.36和1.10倍;糖尿病至冠心病的转移强度分别是血糖正常至冠心病的4.33、3.86和5.40倍,糖尿病至脑卒中的转移强度分别是血糖正常至脑卒中的6.25、6.00和5.00倍。与女性和<65岁人群相比,男性和≥65岁人群发展为更严重疾病状态的瞬时风险更高。5.处于血糖正常或糖尿病前期的个体,随访期间保持状态不变或改善的概率较高,在1年、3年和5年间,糖尿病前期逆转至血糖正常的概率分别为7.43%、17.85%和24.05%,进展至糖尿病的概率分别为3.95%、9.89%和13.91%。在向冠心病、脑卒中的转移中,糖尿病的5年转移概率最高(9.36%、8.19%),其次是糖尿病前期(4.71%、3.24%),血糖正常最低(2.84%、1.90%)。个体所处疾病状态越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其恶化的可能性越大,在1年、3年和5年间,冠心病和脑卒中共病者死亡的概率分别达21.43%、51.50%和70.06%,脑卒中死亡的概率(11.02%、30.34%和46.10%)高于冠心病(7.74%、21.97%和34.44%),且二者的死亡风险男性均高于女性。6.队列人群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共病状态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6.77、18.43、10.41、6.64和4.15年。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高血压是疾病转归不同阶段共同的危险因素。男性、饮酒、年龄、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高血压和高LDL-C血症是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女性、年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不利于糖尿病前期逆转至血糖正常;超重或肥胖、低HDL-C血症、吸烟、女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LDL-C血症、年龄和高TG血症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高LDL-C血症和高血压是血糖正常→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年龄、吸烟、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是糖尿病前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和高血压是血糖正常→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年龄、高血压和吸烟是糖尿病前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年龄和高血压是糖尿病至冠心病、脑卒中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1.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进展至冠心病和脑卒中的5年概率分别为9.36%和8.19%,年龄和高血压加速其进展。2.心血管疾病进展至死亡的概率高,平均滞留时间短。脑卒中的死亡风险高于冠心病,且二者的死亡风险男性均高于女性。3.糖尿病前期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77年,其逆转至血糖正常的1年和5年概分别为7.43%和24.05%,是疾病进展轨迹中的最佳干预节点。在该时期通过体重管理、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和尿酸可能会促进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4.年龄和高血压是疾病转归不同阶段共同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对不同转移过程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分阶段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中西医结合,五行学说,营养学,饮食管理APP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最基础的治疗手段。我国目前普遍使用以食物交换份法为主的饮食治疗方法,专业性较强,多数患者离开医务人员的面对面指导后,难于长期坚持。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执行饮食治疗,我们在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营养管理,运用成熟的手机应用程序技术,设计开发了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平台。该平台包括糖友五色饮食管理APP和一种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定量餐盒。该平台的功能实现,旨在让我国糖尿病患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中医特色的个性化营养指导,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实现和维持健康的饮食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病程的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现有糖尿病饮食教育方法的差异与医患双方需求,开展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中医文献搜集和整理。以“五行学说”为指导,以“五谷为养”的传统膳食结构和“天人相应”的四时节气特点,设计糖尿病饮食的食物构成。以“四时节气”为特色板块,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17)》的要求,运用食物分类法、热量控制法、GI值和GL值等,设计糖尿病中西医融合的营养治疗食谱和相关流程,使用Version1.3.0作为后台管理系统,完成了一个界面操作简单、医患互动的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常用蔬菜类食物30种,进行生熟前后重量和体积变化范围的实验研究,以确定不同的蔬菜的生重熟体积比值,并据此规定了餐盒五个分格的容量,设计并生产了将烹饪好的熟食定量分装、快速判断膳食平衡的一种健康餐盒,在线下搭配APP使用。结果:基于中医、西医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理论和实践,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操作简单、医患互动的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设计并生产了一种将熟食定量、并快速判断膳食平衡定量餐盒。结论: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平台的设计和功能实现,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实现和维持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我国糖尿病饮食治疗提供可行的便捷方式。

带约束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及其营养膳食模型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带约束的多目标进化算法,pareto最优性,B/S架构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带约束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就是把带约束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转化成一串个无约束的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国内外求解约束规划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途经。 本文就结合算法采用Asp.net技术,Acess2000数据库,C#编程技术,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内分泌营养治疗总局糖尿病营养推荐标准以及平衡膳食宝塔结构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标准,针对营养保健需求,开发出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架构的膳食营养决策支持系统。 合理膳食对患有糖尿病者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糖尿病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群,由于和普通人吃的食物不一样,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食谱,要更加注意膳食的结构合理,营养学家的配餐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既耗时又容易出错,而且必须由具有一定经验和特长的专家才能完成。所以开发出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架构的膳食营养决策支持系统,并给出了带约束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在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的配餐方案和专家提出的建议十分吻合,得出的配餐效果相当理想。

基于信息化平台利用的糖尿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行为干预,CiteSpaceⅢ,可视化图谱,信息化平台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背景:据估计,全球的糖尿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正在快速上升,2015年全球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6.7%,即约有4.15亿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和3.18亿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糖尿病人数最多的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糖尿病研究突出的内容是有关于病人的诊断、治疗、残疾康复、社区医疗保健设置和发展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措施等。但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不断的增加,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对病人、家庭和卫生保健提供者都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不同机制的、创新的方法来改善糖尿病管理与预防。行为医学即是这样的医学平台,其通过创建行为改变的理念、理论及方法,以更好地塑造自我健康行为、保健行为,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以及减少人群的患病风险。随着电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交流方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以手机及互联网作为糖尿病行为干预的媒介能否在行为医学方面促进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驱动”其行为改变的进程值得探索。目的:(1)借助可视化图谱软件Cite SpaceⅢ分析近年来T2DM行为干预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前沿,明确糖尿病新型行为干预模式特征;(2)利用现有的电讯及互联网资源,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糖尿病行为干预模式,并通过流行病学实验观察这一模式的人群干预效果。方法:(1)以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搜索的2005年-2015年间发表的糖尿病行为干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图谱软件进行糖尿病行为干预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获得科学知识图谱。从而分析糖尿病行为干预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明确糖尿病新型行为干预模式特征;(2)通过搭建以微信、QQ和短信为主,手机健康伴铃软件、虚拟教室为辅的信息(9)化平台;根据流行病学实验方法,以糖尿病前期患者为对象,利用搭建好的信息化平台定期向干预对象发送科学、实用、具体的行为干预内容,通过现场与虚拟信息交流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行为干预的监测力度,提高干预对象的行为转化和干预效果,并在干预1年后进行效果分析;结果:1.文献可视化分析显示,近年来美国、荷兰、英国、德国、芬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团队是糖尿病行为干预研究的主体;在世界范围,糖尿病行为干预虽然仍然围绕着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核心任务,但干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干预人群从传统的糖尿病患者过渡到了糖耐量受损人群和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另一方面,干预形式由简单的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发展为以行为转变为关键任务的探索;研究者借助社区医疗、电讯及互联网平台等现有资源,利用社区工作人员、病友、家人、朋友、同事等同伴支持效应等“驱动”被干预者的行为转变成为研究热点。2.鉴于信息化平台应用的良好前景,本研究在现有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将干预对象的端口迁移,以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为对象进行干预研究。引入电讯及互联网信息交流方式,通过短信、微信和QQ等信息化平台向干预对象发送科学、实用、具体的行为干预内容,并进行实时行为监测。干预试验涉及2个行政区,7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预组285人,对照组237人。3.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BMI为23.75±2.38低于对照组的24.54±2.72(t=-3.322,p=0.001),FPG为5.79±1.59mmol/L低于对照组的6.11±1.09mmol/L(t=-2.532,p=0.012),2h PG为7.58±3.83mmol/L低于对照组的8.29±2.86mmol/L(t=-2.183,p=0.030),Hb A1c为5.77±1.07%低于对照组的5.96±0.84%(t=-2.143,p=0.0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信息化干预平台是社区健康促进的有效驱动因素,可以改善干预对象的BMI、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情况。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是5.43%低于对照组的9.90%(X2=3.314,p=0.069),干预组的血糖转归正常率为34.11%高于对照组的26.24%(X2=3.302,p=0.069),虽然干预组的发病率和血糖转归正常率均有好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进一步延长干预时间可能会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血糖转归正常率。4.干预1年后,在干预组258名对象中,147人使用微信和QQ接受干预信息,111人使用短信。微信、QQ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是2.72%低于短信组的9.01%(X2=4.119,p=0.042)。此外,其对此项目满意度高,失访率低于使用短信组。其原因可能是微信、QQ具有群体感受效应,而且信息丰富多样,趣味性增强,使信息的作用强度增加。5.本干预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进一步推广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并改良。如干预对象多为中老年人,由于大多数研究对象不会使用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安装健康伴铃软件、没有QQ和微信等的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利用这些途径的资源,限制了信息化平台的使用;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如前期患者疾病防控意识低,工作或家务繁忙,室内操、饮用藤茶、穴位按摩是该人群不够熟悉和不易掌握的内容)使部分行为转变率受到抑制。

糖尿病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知识图谱,知识融合,命名实体识别,问答系统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我国经济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模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转变,使得糖尿病人群数量增多,且患病人群年轻化倾向突出。因此,本文研究重点是探索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糖尿病用户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提高我国糖尿病管理水平,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由于传统搜索引擎常返回冗余信息,用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筛选。而问答系统注重理解用户意图,能根据用户的问题直接反馈答案。知识图谱则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提供结构化知识库,帮助问答系统更好地理解用户查询并提供准确答案。因此,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糖尿病问答系统。为了增强系统的问句解析能力,本文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经过测试,该系统验证了知识图谱在糖尿病问答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糖尿病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从医药网站爬取糖尿病相关数据,清洗后进行知识抽取,与瑞金医院糖尿病数据集进行多源数据知识融合,以提高知识图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再将知识融合后的数据存入Neo4j图数据库,完成糖尿病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2)命名实体识别算法的研究。首先从各大医药网站爬取糖尿病问答数据作为模型训练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分词和实体标注,然后研究并构建一种在BERT预训练模型基础上嵌入BiLSTM-CRF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再通过与其他两种模型的对比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效果。(3)基于知识图谱的糖尿病问答系统的搭建。在前两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该问答系统有关糖尿病知识图谱展示、疾病关系检索、知识问答等功能。对自动问答系统的主要实现步骤逐一进行阐述,并展示其运行效果,最后对问答系统做整体的功能测试。本文实现的问答系统经过测试,回答糖尿病相关提问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可以帮助用户足不出户、轻松有效地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简洁明了的系统界面设计、易于使用的输入方式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信息共享系统,MVC,SSH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医疗信息进行集成与管理,已成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大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但专门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系统化防治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针对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且不可根治、管理周期长的特点,以及当前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疏于管理,患者发生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才就医,而病人信息数据又不易统计与分析的这种被动诊治模式的弊端,在充分调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与管理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论文支撑项目《成都市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网络防治平台建设》,提出了搭建糖尿病-糖网病信息共享系统的解决方案。即采用当前主流的B/S模式,以Tomcat作为Web服务器,由基于Java EE架构的SSH框架技术来完成系统的开发,在DBMS的选择上使用开源的MySQL数据库。SSH作为当前流行的开发框架,以MVC思想分层,将一个Web应用清晰地划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持久层3个层次。而且每个层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表示层Struts2负责视图展现及控制转向等;业务层Spring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持久层Hibernate负责封装访问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各个层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分离,以通信接口联系。这种经典的分层模型,不仅降低了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还为系统的扩展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文首先对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医疗信息化等项目相关背景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技术、操作、经济、社会等方面对项目需求做了可行性分析,初步拟定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其次,依据项目需求分析及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了对系统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最后,在介绍系统开发所用的相关技术及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功能的设计实现。在论文的最后,以界面展示的形式,对糖尿病-糖网病信息共享系统做了功能性测试。并对本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扩展做了说明与展望。本文系统不仅可以对糖尿病及糖网病的防治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可以为相关的卫生策略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提供系统资料;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方面来讲,本文的研究成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糖尿病患者饮食营养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Android,糖尿病,饮食疗法,推荐系统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并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不同阶段。饮食疗法主要作用是为患者减轻胰岛的负担,让血糖和血脂水平趋于正常,体重维持在正常人的理想水平,并且使糖尿病患者体力充沛,是防治各种各种有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加之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从而改善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传统的糖尿病患者膳食食谱是由营养师或者医师手工设计而成,由于其编写过程很繁琐导致速度较慢,食谱比较固定,而且容易不符合患者的口味,营养师的这部分比较工作繁重,降低了营养师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患者的饮食能够完全符合营养师配制的营养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住院患者。住院患者的饮食一般是通过外卖点餐的方式来解决。这样,营养师无法知道患者营养摄入情况而使得后续治疗不够准确。因此,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网络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进行饮食疗法成为了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住院患者和营养师在饮食治疗过程中的需求为核心,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无线网络方便的通讯方式,结合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基本准则,参考现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软件的功能,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一套科学的饮食管理流程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从而协助营养师完成对住院患者的饮食治疗工作。 本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平台采用由营养师后台管理系统和基于Android的糖尿病患者点餐软件两部分组成,主要实现了患者基本信息管理、营养菜单管理、点餐管理、患者饮食推荐等功能。 营养师后台管理系统是采用SSM(Struts2+Spring+Mybatis)三层架构实现的B/S系统,前台界面使用DWZ框架。营养师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界面发出请求,请求被提交至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数据层的持久化保存。这三层架构清晰明了并利于以后扩展。系统提供了患者信息管理,营养菜单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三大功能。营养师通过患者信息管理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系统,此时系统会根据患者这些信息自动生成患者的个人营养方案。营养方案包括患者每日需摄入能量值、每日三餐能量摄入比和每餐营养三要素摄入比等三部分组成。营养师根据系统的食材表进行小份的营养餐配制,配制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计算能量值和相关营养物质含量。目前,一些糖尿病患者营养推荐软件普遍是根据患者信息计算出能量摄入后进行营养交换份或者食材推荐。这里本文将具体交换份与食材的换算由平台完成,食材组合制作成菜的过程由营养师完成,并且菜品被制作成小份。这样就可以使患者点餐更加方便,而且小份的餐品可以使患者享用多种口味食物和使摄入能量和营养物质更加精确的符合要求。营养师通过统计信息管理可以统计患者每餐所食用的食物和花费。通过营养师后台管理系统,营养师可以轻松的完成对患者饮食信息的管理。 患者点餐软件是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通过界面获取患者的点餐请求,然后使用异步任务将请求以HTTP请求的方式提交至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后把结果返回至Android端并显示。软件提供了患者点餐和营养分析两部分功能。患者通过Android平板电脑可以在医院无线网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点餐。通过移动设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点餐。同时,系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对于饮食进行约束,达到在满足患者个人口味的同时符合饮食疗法的约束。患者点餐软件中还可以看到自住院以来患者自身能量摄入情况图,图中显示了每一天患者摄入能量情况。 本平台提供了根据患者个人偏好情况来进行对患者饮食营养餐的推荐功能。由于单个患者住院时点餐数据量不会像电商平台那样巨大,而且数据积累速度也没有那么快,所以协同过滤等算法不是很适合。加之冷启动问题,所以这里选择基于约束推荐和随机推荐这两种算法。采用随机推荐算法来进行营养套餐的推荐,采用基于约束推荐来进行单个餐品的推荐。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平台能够较好解决住院或者饮食疗法执行难的问题,通过对住院或者饮食的细粒度管理,有望提高住院患者的依从性,节省医生以及营养师的时间。将自我管理的非住院患者纳入该平台,能够为更多的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服务是下一步的工作。

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信息共享系统,MVC,SSH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医疗信息进行集成与管理,已成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大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但专门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系统化防治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针对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且不可根治、管理周期长的特点,以及当前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疏于管理,患者发生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才就医,而病人信息数据又不易统计与分析的这种被动诊治模式的弊端,在充分调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与管理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论文支撑项目《成都市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网络防治平台建设》,提出了搭建糖尿病-糖网病信息共享系统的解决方案。即采用当前主流的B/S模式,以Tomcat作为Web服务器,由基于Java EE架构的SSH框架技术来完成系统的开发,在DBMS的选择上使用开源的MySQL数据库。SSH作为当前流行的开发框架,以MVC思想分层,将一个Web应用清晰地划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持久层3个层次。而且每个层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表示层Struts2负责视图展现及控制转向等;业务层Spring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持久层Hibernate负责封装访问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各个层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分离,以通信接口联系。这种经典的分层模型,不仅降低了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还为系统的扩展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文首先对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医疗信息化等项目相关背景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技术、操作、经济、社会等方面对项目需求做了可行性分析,初步拟定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其次,依据项目需求分析及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了对系统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最后,在介绍系统开发所用的相关技术及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功能的设计实现。在论文的最后,以界面展示的形式,对糖尿病-糖网病信息共享系统做了功能性测试。并对本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扩展做了说明与展望。本文系统不仅可以对糖尿病及糖网病的防治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可以为相关的卫生策略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提供系统资料;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方面来讲,本文的研究成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毕业设计客栈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4659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