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
一、总述
手势识别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早在深度神经网络崛起前,研究者和程序员们就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传统的算法比较复杂,而且随着针对目标的变化,算法也会随之改变。
我在本次大作业中用传统的方法实现了手势数字 0 到 5 的识别,不仅能应用于静态图片,而且能在视频流中实现实时的识别。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更是如此,其特点是不需要人工设计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且对不同种类的手势有普适性。因此,我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手势数字的识别。
本项目的传统算法基于 python 的 OpenCV,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基于 python 的 TensorFlow。
二、静态图片手部提取
静态图片提取手部形状其实是一个图像分割问题,可以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分水岭算法等。然而,该问题的难度在于:没有进行区域生长的种子点信息,且图片的背景可能很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特定问题设计特殊的解决方案。
2.1 彩色空间转换
观察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手部的颜色偏红,于是我们想到可以将图像从 rgb 空间转化到 YUV 空间来进行分割(Liu, You, Jain, & Wang。
YUV 空间中,“Y”表示明亮度(Luminance 或 Luma),也就是灰度值;而“U”和“V” 表示的则是色度(Chrominance 或 Chroma),作用是描述影像色彩及饱和度。下面分别是图片的 YUV 分量。
可以看出在图片的 U 分量中,手部的色度比较突出,于是我们选择分量来进行下一步的分割。
为了减小噪声干扰,我们在分割前对 U 分量进行了高斯模糊,卷积核大小为 5 × 5
2.2 OTSU 阀值分割
由于图像没有人工标记的种子点,无法使用区域生长、分水岭算法等。因此我们决定使用简单的阀值分割,阀值的选择使用自适应的 OTSU 算法。
OTSU 算法认为使得目标和前景的方差和最小的的阀值为最佳阀值
(Otsu & cybernetics, 1979),方差和为:
图像的总方差:
可以看到,图像的总方差等于组内方差和加上组际方差和,且总方差不变。要使组内方差最小,就是要使组际方差最大,即找到使得下式最大的阀值,作为最优阀值。
使用 OTSU 算法得到的分割结果如下:
2.3 获取手部区域
在分割后,首先使用形态学开运算去除小的噪点,开运算算子为 5 ×
5 大小的矩形,结果如下:
开运算后,除了手部区域还有一些干扰部分也被识别成前景,为了去除这些区域,我们找出其中的最大连通区(具体流程在下一部分详述),将其作为提取结果。
三、视频流手部提取
在视频流中进行手部提取时,第二部分的算法仍然是适用的,但是视频流手部提取要求实时计算,算法的计算速度至少要快于帧率。而且第二部分的算法对每一帧单独进行计算,没有考虑视频中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对视频流使用特别的算法进行手部提取。
3.1 混合高斯模型
视频流中的手部提取仍然是一个图像分割问题,我们需要决定每一个像素点属于前景还是背景。我们用概率模型对每个像素点建模,设像素点 x 为前景的概率为(),高斯混合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Zivkovic & Van
Der Heijden, 2006):
3.1.1 即整幅图像可由 M 个高斯分布相加拟合,为每个高斯分布的权
重,满足 ∑ = 1,, 为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方差。要计算(),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 M,, , 。
为了确定模型的参数,我们可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似然函数如下:
为了使似然函数最大,我们可以求导得到参数的极值点。但由于似然函数的对数符号中有求和号,求极值并不方便。因此我们转而使用 EM 算法。
EM 算法适用于不知道采样数据来源于哪一类的情况,首先给一组起始参数
,每一步对 Q 函数进行优化:
不断迭代,最终得到最优的参数。实际运算时,样本来自于最近多个帧的数据,利用到了视频流帧与帧相关联的特性。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分割结果了。
3.2 形态学运算
用 GMM 算法得到的手部 mask 比较粗糙,如下图
可以看出手部之外的一些噪点也被识别为前景,为了去除这些噪点,我们使用开运算:
开运算后,手部内有一些小洞,可以使用闭运算填补:
经过两步运算后,手部区域已经比较完整了,噪声点也比较少,于是我们对灰度图进行二值化,得到结果:
四、手势识别
在提取出手部形状的二值图后,接下来就是对手势的识别。我们需要识别的手势包括如下 6 种。
4.1 利用最小凸集算法的识别
-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手势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两指间指缝的数量:5 的手势有 4 个指缝,4 的手势有 3 个指缝,以此类推。
- 和 1 的手势都没有指缝,这两者的区分我们会用另外的算法。首先讨论如何识别出指缝的数量。
- 上面的图片中,手的外部有一圈绿色的线,这是手部形状的外轮廓。求外轮廓可以使用形态学的膨胀运算,使用八领域矩形算子进行膨胀,之后减去原图,就可以得到轮廓。
可到轮廓后可计算轮廓内的面积,找出最大面积的轮廓。这样可以去除一些干扰背景的影响。要识别指缝的数量,我们要用到最小凸集算法,给出最小闭包的定义:在一个向量空间 V 中,对于给定集合 X,所有包含 X 的凸集的交集 S 被称为 X 的最小凸集(Eddy, 1977)
计算最小凸集的算法比较简单,按扫描方向碰到的第一个顶点,例如最左、最下之点,为起点 A。沿逆时针方向找到边界上的第二点 B。看看是否所有顶点都在 AB 的一侧?如果不是,取下一点 C 为顶点,再看是否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 AC 的一侧。如果是则保留 AC 并将分析移至 C 点;继续同样的分析,直到又回到起点。由这些保留点构成了最小凸集
(Eddy, 1977)。
如图,是对手的轮廓求取最小凸集的结果。
得到最小凸集后,求凸缺陷,即原图形不在最小凸集上的最大角。指缝也在这些角中,其特点是夹角较小,于是我们挑出其中夹角小于某个阀值的缺陷,其个数加一就是伸出的手指个数。例如下图中检测到 4 个缺陷角(蓝色点为角顶点),检测结果为伸出 5 个手指。
4.2 利用区域紧性特征区分零一
使用 1 中的方法可以区分手势 2,3,4,5.然而手势 0 和手势 1 的缺陷角个数都为 0,要如何区分二者呢?
我们注意到手势 0 与手势 1 相比更接近圆,于是想到用区域紧性
(Compactness)来区分,紧性的定义如下
其中,P 代表周长,A 代表面积。C 越小,表示图形越接近圆。于是我们用紧性的一个阀值来区分手势 0 和 1.
五、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更是如此,其特点是不需要人工设计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且对不同种类的手势有普适性。因此,我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手势数字的识别。
5.1 网络结构
使用 9 层的卷积神经网络,卷积核大小为 2,激活层为 relu,每一个卷积层后面接一层 maxpooling,最后设置两层全连接层。
5.2 收集训练数据
使用摄像头收集训练数据,用第三部分的方法分离前景与背景,提取手部形状,保存为图片。每个手势收集 1000 张训练数据,100 张测试数据。
5.3 训练与预测
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训练,在预测时分离前背景的方法与第三部分相同。普遍来说预测结果比较可靠
六、结果
传统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都能得到基本准确的识别结果,然而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鲁棒性较强。传统方法的结果如下,两种方法我都拍摄了演示视频。
七、总结
本次大作业完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解决问题时充分利用到了问题的特性,并结合了课堂上很多学过的知识,比如 OTUS 阀值分割、图像形态学、区域紧性、最小凸包等等,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算是对这门课的一个交代。
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让我感受到深度神经网络的神奇之处,无需人工编写复杂的算法,也不用人工提取特征,神经网络就能以不错的性能完成任务。总之,经过本次大作业的推进,我对手势识别领域有了一定的了
解,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
八、参考资料
c++
Eddy, W. F. J. A. T. M. S. (1977). A new convex hull algorithm for planar sets. 3(4), 398-403.
Liu, Z.-f., You, Z.-s., Jain, A. K., & Wang, Y.-q. (2003, 27-30 Sept. 2003). Face detection and facial feature extraction in color ima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CCIMA 2003.
Otsu, N. J. I. t. o. s., man,, & cybernetics. (1979). 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 9(1), 62-66.
Zivkovic, Z., & Van Der Heijden, F. J. P. r. l. (2006). Efficient adaptive density estimation per image pixel for the task of background subtraction.
, 773-780.
参考文献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像描述改进(云南大学·王雁鹏)
- 图像搜索引擎的存储与索引技术研究与实现(华中科技大学·康达祥)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美学推荐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冯文颖)
- 面向数字病理图像的通用智能视觉研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东南大学·王加栋)
- 对数图像处理模型应用研究及FPGA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城浩)
- 深度学习在社交网络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大连交通大学·方金朋)
- 基于投影纠缠对态张量网络图像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西南大学·李雷)
- 深度学习在社交网络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大连交通大学·方金朋)
- 基于Spark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研究与应用(东北大学·Pandam Doto)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污损彩色图像修复研究(内蒙古工业大学·李尽辉)
- 基于Spark的复杂网络聚类算法研究与应用(东北大学·Pandam Doto)
- 基于Web的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及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刘铭宇)
- 面向图像分类的零代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山东大学·刘鹏)
- 对数图像处理模型应用研究及FPGA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城浩)
- 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传输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河北科技大学·苏斌)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毕业设计工坊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yuanma/3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