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关于产量的计算机毕业论文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产量的8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产量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复硝酚钠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谷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产量的8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产量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复硝酚钠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谷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长发育,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药剂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都会对谷子生长发育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为了明确植物生长促进剂-复硝酚钠不同处理方式下对谷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指标(形态指标、光合参数、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本试验以农大8号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设置3个浓度和对照(清水),研究复硝酚钠对谷子各个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谷子生长发育水平及产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复硝酚钠不同浓度浸种可提高谷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以4.0 mg/L浸种处理效果最好。谷子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都随着复硝酚钠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浸种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随着浓度升高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在4.0 mg/L浓度下效果较好,较对照有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均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增大,于6.0 mg/L浓度达到较大值。2、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逐渐增高再降低,复硝酚钠处理提高谷子叶绿素相对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4.0 mg/L浸种处理和6.0 mg/L叶面喷施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相对值比对照分别增加5.94%和3.16%,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8.46%和9.13%。复硝酚钠增加叶片SOD、POD、CAT活性,2.0 mg/L浓度浸种处理和4.0 mg/L浓度叶面喷施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较大值。3、复硝酚钠4.0 mg/L浸种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在4.0 mg/L浓度时最高,较对照增加7.35%。叶面喷施6.0 mg/L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95%。二者相比浸种处理对谷子产量的增加效果优于叶面喷施。4、综上所述,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处理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和叶面喷施促进谷子根系发育,增加根冠比,提高水分养分吸收能力,促进地上部生长,使谷子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大;复硝酚钠处理也可提高谷子SOD、POD、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谷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谷子光合同化能力,促进谷子穗生长发育,增加穗长、穗粗,提高千粒重、穗重,增加谷子的产量。

温室蔬菜水肥智能决策系统研究与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温室蔬菜,智能决策,水肥配比,B/S架构,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们对蔬菜供应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设施蔬菜产业成为我国近年来发展的重点。由于氮磷钾是影响温室蔬菜生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奶油生菜为例,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法,设计了不同氮磷钾配比试验,获得了蔬菜产量和氮磷钾的配比关系,并运用专家系统理论、ASP.NET框架、数据库技术,基于B/S架构,研究并实现了温室蔬菜水肥智能决策系统。系统的实现,不仅能有效提高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量,还能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促进农民增收、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的进程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设计了蔬菜产量和氮磷钾的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水肥配比试验,研究了奶油生菜产量与营养液中氮磷钾的关系,发现氮磷钾含量和奶油生菜的产量有显著关系,当氮磷钾浓度含量分别为3.22 mmol/L、0.6 mmol/L和2 mmol/L时,奶油生菜获得最高产量76.42g/株,其中氮对产量影响最大,氮磷钾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N>P>K,为温室蔬菜智能管理提供了依据。(2)利用氮磷钾与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并设计了专家决策系统的知识库,利用该模型建立了对应的知识规则,构建了品种库、配方库、决策规则库、专家库等知识库,并利用正向、反向推理的混合方式设计了推理机制,为温室蔬菜的智能决策提供了支持。(3)利用C#语言进行后台开发,选用ASP.NET MVC框架、SqlServer数据库,结合专家系统的理论,利用HTML+CSS+JavasSript语言编写前端代码,利用前端EasyUI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作物产量的温室蔬菜水肥智能决策系统。为温室蔬菜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平台。

复硝酚钠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谷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长发育,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药剂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都会对谷子生长发育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为了明确植物生长促进剂-复硝酚钠不同处理方式下对谷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指标(形态指标、光合参数、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本试验以农大8号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设置3个浓度和对照(清水),研究复硝酚钠对谷子各个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谷子生长发育水平及产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复硝酚钠不同浓度浸种可提高谷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以4.0 mg/L浸种处理效果最好。谷子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都随着复硝酚钠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浸种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随着浓度升高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在4.0 mg/L浓度下效果较好,较对照有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均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增大,于6.0 mg/L浓度达到较大值。2、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逐渐增高再降低,复硝酚钠处理提高谷子叶绿素相对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4.0 mg/L浸种处理和6.0 mg/L叶面喷施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相对值比对照分别增加5.94%和3.16%,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8.46%和9.13%。复硝酚钠增加叶片SOD、POD、CAT活性,2.0 mg/L浓度浸种处理和4.0 mg/L浓度叶面喷施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较大值。3、复硝酚钠4.0 mg/L浸种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在4.0 mg/L浓度时最高,较对照增加7.35%。叶面喷施6.0 mg/L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95%。二者相比浸种处理对谷子产量的增加效果优于叶面喷施。4、综上所述,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处理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和叶面喷施促进谷子根系发育,增加根冠比,提高水分养分吸收能力,促进地上部生长,使谷子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大;复硝酚钠处理也可提高谷子SOD、POD、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谷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谷子光合同化能力,促进谷子穗生长发育,增加穗长、穗粗,提高千粒重、穗重,增加谷子的产量。

HZ1转基因大豆株系的纯合鉴定以及在盐胁迫下的表型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大豆,盐胁迫,生长发育,耐盐性,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富含丰富的优质植物脂肪酸和蛋白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并拥有大量的盐渍化土地,同时对大豆需求量较大。因此创制耐盐型大豆种质资源,可以为盐渍土开发利用和大豆增产提供一个有效策略。本试验选用前期构建、鉴定、筛选的转入HN-ZMZ-1基因的T3代稳定遗传转化体(HZ1),转化受体Williams82(WM82)和铁丰31(T31)为材料,进行盆栽盐胁迫试验(100 mmol/LNa Cl盐溶液)。在营养和生殖生长时期测定各项表型、光合、生理和产量指标,比对分析鉴定测试品种的耐盐性差异,为培育高耐盐性大豆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苗期各品种处理组表型指标值高于对照组,表明盐胁迫早期促进大豆生长。花期各品种处理组较对照组下降,表明盐胁迫抑制大豆生长。WM82指标下降相对于HZ1均显著增加,表明HZ1具有更高的耐盐性。结荚期和鼓粒期各品种处理组表型值持续降低,表明盐胁迫对大豆植株的抑制作用持续增强。在鼓粒期WM82叶片完全脱落,T31叶片脱落40%以上,HZ1没有明显叶片脱落现象。相对而言,HZ1在表型上的受抑制程度最小,显著优于WM82和T31,表明HZ1具有较高的盐胁迫耐受性。(2)除苗期外,WM82和T31盐胁迫下的SPAD值不同程度降低,HZ1的SPAD值无显著变化。HZ1叶绿素含量在各生长时期均显著高于WM82和T31。苗期,盐胁迫下,T31和WM82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HZ1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花期,盐胁迫下,T31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WM82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气孔导度无显著变化;HZ1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品种间相较而言,HZ1在对照和胁迫条件下均表现出最高的光合能力。(3)盐胁迫下,苗期,3个品种的SOD活性均显著下降(T31>HZ1>WM82);WM82和HZ1的POD活性均显著增加(HZ1>T31>WM82);HZ1的CAT活性显著增加(HZ1>WM82>T31)。花期,HZ1的SOD活性显著增加(HZ1>WM82>T31);各品种的POD活性均显著下降(HZ1>T31>WM82);HZ1的CAT活性显著增加(HZ1>T31>WM82)。HZ1大豆在苗期和花期均具有较其它品种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其盐胁迫耐性一致。(4)成熟期,盐胁迫下3个大豆品种的各项产量指标均明显下降。HZ1产量指标下降幅度小于T31和WM82,表现出较好的产量稳定性。T31和WM82处理组单株粒数和粒重均大幅减产,HZ1也有减少但仍高于两个对照品种。在100 mmol/L浓度盐溶液胁迫下,HZ1大豆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的各项表型和生理指标值均较对照组小幅下降,且优于对照品种。HZ1品种处理组产量虽有减产但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HN-ZMZ-1过表达转基因可以提高大豆的耐盐性。

复硝酚钠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谷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长发育,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药剂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都会对谷子生长发育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为了明确植物生长促进剂-复硝酚钠不同处理方式下对谷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指标(形态指标、光合参数、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本试验以农大8号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设置3个浓度和对照(清水),研究复硝酚钠对谷子各个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谷子生长发育水平及产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复硝酚钠不同浓度浸种可提高谷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以4.0 mg/L浸种处理效果最好。谷子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都随着复硝酚钠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浸种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随着浓度升高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在4.0 mg/L浓度下效果较好,较对照有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均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增大,于6.0 mg/L浓度达到较大值。2、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逐渐增高再降低,复硝酚钠处理提高谷子叶绿素相对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4.0 mg/L浸种处理和6.0 mg/L叶面喷施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相对值比对照分别增加5.94%和3.16%,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8.46%和9.13%。复硝酚钠增加叶片SOD、POD、CAT活性,2.0 mg/L浓度浸种处理和4.0 mg/L浓度叶面喷施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较大值。3、复硝酚钠4.0 mg/L浸种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在4.0 mg/L浓度时最高,较对照增加7.35%。叶面喷施6.0 mg/L浓度时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95%。二者相比浸种处理对谷子产量的增加效果优于叶面喷施。4、综上所述,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处理促进胚根胚芽伸长,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谷子种子萌发。4.0-6.0 mg/L复硝酚钠浸种和叶面喷施促进谷子根系发育,增加根冠比,提高水分养分吸收能力,促进地上部生长,使谷子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大;复硝酚钠处理也可提高谷子SOD、POD、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谷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谷子光合同化能力,促进谷子穗生长发育,增加穗长、穗粗,提高千粒重、穗重,增加谷子的产量。

玉米秸秆覆盖与施磷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秸秆覆盖,施磷,磷素吸收利用,光合特性,碳同化,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磷素影响叶片解剖结构和羧化效率,且是调控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然而,西南丘陵旱地气候冬干春旱、土壤速效磷缺乏,严重限制小麦旗叶光合效率和产量。本研究于2020-2022年在西南典型丘陵旱地仁寿试验站进行主区为玉米秸秆覆盖(0,8000 kg/hm2)和裂区为施磷量(0,75,120 kg/hm2)的二因素裂区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覆盖与施磷对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旗叶光合特性、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阐明西南丘陵旱地紫色土下秸秆覆盖配施磷肥对小麦磷素利用的影响及与旗叶光合效率的关系,为西南冬小麦高产磷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覆盖提高小麦0-20 cm根尖质子吸收动力势,从而增加地上部磷素和干物质积累: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下小麦花后0-20 cm根尖质子吸收动力势提高29.4%。两个试验年度,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小麦的磷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2.7%、29.9%和27.8%。干物质积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覆盖与施磷降低了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2)秸秆覆盖增加小麦旗叶磷含量,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两个试验年度,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小麦旗叶比叶重和比叶磷分别增加3.9%-4.1%和16.9%-24.5%。在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秸秆覆盖处理下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不覆盖,花后20天,秸秆覆盖较不覆盖的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2.0%、8.9%、11.1%和20.8%。相较于不施磷,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施磷量下增幅达4.9%-21.5%。相关性分析可知,旗叶的磷含量与比叶重及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秸秆覆盖与施磷增加旗叶气孔大小和密度,从而提高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小麦旗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提高10.0%、27.0%、18.8%和18.2%。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下小麦旗叶气孔大小和密度分别增加5.5%和8.0%,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分别增加8.0%和5.1%。施磷较不施磷处理的旗叶最大羧化效率、初始羧化效率、胞间CO2浓度、叶绿体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增加幅度达到24.1%-61.1%、6.5%-10.4%、1.4%-6.6%、9.0%-42.7%、6.9%-18.4%和5.8%-16.8%。秸秆覆盖提高旗叶羧化效率和气孔导度,对电子传递效率没有影响。生化限制是秸秆覆盖与施磷处理下旗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占光合限制因素的0.41-0.55。(4)秸秆覆盖与施磷提高小麦旗叶蔗糖合成酶活,从而增加籽粒蔗糖含量:两个试验年度,秸秆覆盖较不覆盖花后20天的旗叶和籽粒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3.8%和19.8%。在不同的磷肥处理中,施磷75 kg/hm2和120 kg/hm2的旗叶蔗糖含量下降幅度低于不施磷。籽粒蔗糖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较不施磷的籽粒蔗糖含量增幅在23.9%-29.0%。花后20天,秸秆覆盖下旗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比不覆盖处理增加20.4%和14.1%。秸秆覆盖下,施磷75 kg/hm2和120 kg/hm2蔗糖合成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5)秸秆覆盖提高小麦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秸秆覆盖较不覆盖磷肥偏生产力和磷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25.0%和35.2%,磷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8.9%。施磷较不施磷显著提高磷肥偏生产力和磷素吸收效率,降低磷素籽粒生产效率,但在秸秆覆盖下施磷120 kg/hm2较75 kg/hm2显著降低了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同时,秸秆覆盖较不覆盖有效穗分别增加15.2%和8.6%,穗粒数增加8.7%和10.7%,产量提高25.0%和19.0%,秸秆覆盖增产效应大于施磷。秸秆覆盖下施磷75 kg/hm2与120 kg/hm2二者产量没有差异(两年均值)。相关性分析可知,净光合速率和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与施磷提高小麦花后根尖质子吸收能力,增加小麦地上部干物质和磷素的积累。秸秆覆盖提高小麦磷肥偏生产效率和磷素吸收效率,降低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在秸秆覆盖配施磷肥下,旗叶的光合效率著提高,气孔和叶肉限制显著降低。秸秆覆盖与施磷有利于提高小麦旗叶蔗糖合成酶活性,从而促进旗叶蔗糖的合成与输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配施75kg/hm2磷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磷素利用效率和旗叶的光能利用,同时促进产量提升,本研究结果明确了秸秆覆盖和施磷肥条件下叶肉CO2导度在调控旗叶光合能力的作用,为改善小麦高产磷高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河南商丘定位观测数据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小麦,生态因子,生长发育,产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小麦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很大程度受到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农艺措施的影响。本文以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的综合观测场、关庄土壤生物长期观测采样地两地近10(2006—2015年)年的大气数据、水分数据、土壤数据和生物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该地区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论文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计算小麦的气象产量并分析气候因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运用对比分析法,将主要生态因子与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指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生态因子及关键生长发育阶段。并初步提出适合该区小麦高产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年际间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温度、日照变化相对平稳。在温度、降水与日照对小麦年产量的影响中,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休闲期的降水,分析数据发现,小麦单产与前一年的降水量基本正相关,这说明休闲期降水及底墒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在小麦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小麦的产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相对最大。而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降水量对千粒重的影响不同,小麦分蘖—返青—拔节这一时期降水与千粒重呈负相关,拔节—抽穗期间的降水量与千粒重呈正相关。(2)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极端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小麦生长发育期间,2月和5月的极低温度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10月和1月的极高温度与小麦产量也是显著负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极端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负面效应。(3)根据对地温的数据分析发现:10—12月和1—3月各土层温度大小关系为:20 cm>15 cm>10 cm>5 cm;4—6月各层地温的大小关系为:5 cm>10 cm>15 cm>20 cm。在0—20 cm地温与冬小麦各个发育阶段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10—12月、1—3月地温与小麦播种—出苗,出苗—三叶阶段的发育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这一阶段地温高,发育时间短;地温低发育时间长。4—6地温与小麦抽穗—蜡熟发育天数为显著负相关。在地温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分析中得出,1—3月平均地温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影响比10—12月更明显。(4)在不同时段、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丰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中发现,播种—分蘖和分蘖—返青深层(40—100 cm)土壤含水量会对产量起重要作用,分蘖—返青深层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返青后中层(20—40 cm)和深层含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大,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深层土壤含水量与小麦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产量对含水量的敏感性分析中发现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土层的含水量敏感度不同,总体来说,冬小麦产量对中层土壤含水量有较强的敏感性。为了保证小麦的稳产高产,应加强小麦与生态因子关系间的研究,重视水肥高效利用协调技术的研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注重肥料的安全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氮肥运筹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茶园,氮肥用量,有机替代,产量,品质,土壤肥力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有机氮肥替代化学氮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合理指导茶园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湄潭与贵州贵定茶产区,各设置5个氮肥梯度:N0(0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600 kg·hm-2)、N4(900 kg·hm-2)及7个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模式:T1(CK不施肥)、T2(100%化学氮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T4(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T5(40%化学氮肥+60%有机氮肥)、T6(20%化学氮肥+80%有机氮肥)、T7(100%有机氮肥),分析施氮量和有机氮替代对茶叶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成本收益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贵州湄潭茶园,茶叶鲜叶产量、干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2(300 kg·hm-2)处理最高,较N0不施氮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5.06%和61.91%,较N4(900 kg·hm-2)处理分别提高了9.51%和7.31%。茶芽氮含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2(300 kg·hm-2)处理最高。酚氨比以N2(300 kg·hm-2)处理最低。茶叶收益、纯收益以N2(300 kg·hm-2)处理最高。在贵州贵定茶园,茶叶鲜叶产量、干茶产量以N3(600 kg·hm-2)处理最高。氮肥贡献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以N3(600 kg·hm-2)处理最高。N2(300 kg·hm-2)施氮处理下的酚氨比最低。茶叶收益、纯收益以N3处理最高。(2)贵州湄潭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2(300 kg·hm-2)处理最高,较N0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21.84%、19.46%、28.65%,较N4(900 kg·hm-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5.86%、22.55%、89.78%。贵州贵定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2(300 kg·hm-2)处理最高。(3)不同有机氮替代化肥氮试验中,贵州湄潭茶园茶叶鲜叶产量和干茶产量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较T2(100%化学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21.53%和24.80%,较T7(100%有机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73.82%和66.61%。茶芽氮素积累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茶叶茶多酚含量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处理较低。茶叶收益、纯收益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贵州贵定茶园鲜叶产量和干茶产量以T4(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氮素积累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以T4(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茶叶茶多酚、酚氨比含量以T5(40%化学氮肥+60%有机氮肥)处理较低。茶叶收益、纯收益以T4(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4)贵州湄潭茶园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有机氮替代比例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3(80%化学氮肥+2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较T2(100%化学氮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3.44%和149.54%,较T7(100%有机氮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8.00%和311.12%。贵州贵定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T4(60%化学氮肥+40%有机氮肥)处理最高。综上所述,表明在贵州湄潭茶园理论施氮量N2(300 kg·hm-2),贵州贵定茶园N2~N3(300~600 kg·hm-2)处理下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氮肥效率,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增加成本收益。在贵州湄潭茶园20%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比例、贵州贵定茶园40%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比例是茶园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项目助手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4527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