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研学旅行线路开发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线路开发,核心素养,昆明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学线路的开发及实施不仅能够推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落地生根。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具身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案例分析与专家访谈,本研究总结得出,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研学旅行线路开发需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线路内容要丰富,最好兼具区域地方特色与地理学科特色;其次线路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合情,一定要立足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学情;再次要保证线路实施效果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线路的开发有三个策略:第一是教师自身在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其余教师合作;第二是在开发设计线路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数字地图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提高线路开发的效率。第三是可以从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把当地具有历史韵味的地理事物,譬如工业遗迹、铁路遗迹等融入到线路之中。线路开发可以按照六个步骤进行:(1)分析区域情况,筛选资源,(2)结合学情,确定主题,(3)实地考察,确定内容,(4)结合情境,设计任务,(5)参考建议,优化线路,(6)带领学生研学,在实践中优化。有关线路的实施要点,在实施前需要先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划分学生学习小组,在研学线路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研学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有效指导,并指导学生填写研学活动记录,在研学线路实施之后让学生进行研学成果展示交流,并根据学生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及研学成果的展示情况开展科学评价,做到以评促教。本研究基于昆明市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创设了三条研学线路,分别是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的昆明北郊摩天岭-玉器城研学线路,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的昆明典型产业研学线路、以环境保护内容为主的捞渔河湿地公园研学线路。
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与提升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研学旅行,研学课程,海港研学产品开发,RMP分析,日照港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学旅行是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业态之一,也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自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印发一系列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研学旅行的发展。与此同时,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增长,催化了研学旅行产品更新升级。进入21世纪,建设海洋强国、经略海洋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山东省提出了海洋强省目标,并在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实施港口开发计划。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研学逐步兴起。日照港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中小学生为市场,积极探索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海港研学旅行活动。为更加充分发挥日照海港资源的实践育人价值,论文以日照港为研究案例,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角度对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论文基于RMP模式框架,运用活动中心课程论和泰勒原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为研究对象,对日照海港研学旅行资源(R)、市场(M)、产品(P)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和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原则,最终确定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主题,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开发设计相应的研学旅行方案,并提出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提升策略。通过调查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法对日照海港研学旅行资源(R)分析,发现日照海港自然和人文资源比例协调,十分丰富,具备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资源优势。(2)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法获取中小学生对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满意度和需求,对市场(M)进行分析后发现,日照海港研学旅行市场潜力较大。(3)运用活动中心课程论、泰勒原理等结合问卷调查对现有研学旅行产品(P)进行分析,发现产品存在类型单一、种类稀少、资源利用不充分、课程内容未形成体系等问题。(4)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遵循安全性、教育性、主体性开发原则和学生需求,综合开发出日照海港研学主题课程。该课程面向广大中小学生,以日照海港为核心,辐射周边景区、园馆,以“学海扬帆,巨港筑梦——东方桥头堡日照海港研学之旅”为研学主题,采用模块化设置,内含“不忘初心、灯塔引领、科学筑港、巨港探秘、海港儿女、海港新生”6大课程系列共计33种项目设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和心理变化,设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研学旅行产品。最后,论文对日照海港研学旅行产品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体系,完善研学服务”、“部门协同,健全保障机制”和“强化特色,进一步整合研学资源”等对策建议。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现状调查分析及实施策略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现状调查,实施策略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到,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基础,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此来实现其最终的发展愿景。在地理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要考虑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典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考虑学生和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特点,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条件等因素来设计活动。遵义市的地理研学活动开展不多,因此本研究着力于贯彻立德树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将研学旅行融入地理教学。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地理研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挖掘地理研学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对人地关系和谐的实际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对遵义市地理研学旅行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弥补研学旅行研究的不足,为中学地理教师在研学旅行中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本文探讨了遵义市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地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设计原则,并以自然与人文主题的研学案例为基础,为今后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现目前遵义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面临发展机遇与实施滞后的挑战。从学生在地理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对地理事物非常感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地理研学旅行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体验到它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并且富有创造力。这为我们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成功进行和地理教学内容的传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并未重视研学旅行活动,导致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研学旅行的次数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此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也不够及时和充分,地理教学内容与研学实践基地之间的联系也很弱。最后,学生的表现也不符合预期,导致研学旅行的反思也不够。因此,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否则研学旅行活动将无法发挥其实际意义。(2)高中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要遵守和教学内容一致的原则和策略。与传统的研学旅行不同,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的紧密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研学旅行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原则要遵循主题明确性、问题探究性、团队协助性、学习自主性、情境体验性、实施可行性和总结反馈性原则;实施策略包括挖掘研学旅行地理课程资源、加强教师指导与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研学教育意识、选取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基地、搭建学校与家长、实践基地的合作平台,完善地理研学旅行学习评价机制,确保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通过将地理课程内容与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相融合,我们可以创造出具有浓厚主题性的研究型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高中生更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现状,并能够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在策划这些课程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并制定出符合这些条件的课程。通过定期收集和评估反馈意见,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改善中学地理课程的成功,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引,以确保课程的顺利推广和发挥作用。经过调查,遵义市教体局已经建立了多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地理研学旅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遵义市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地理研学旅游目的地。为了成功地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环节都得到有效的衔接,并且加强学校、家长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间的联系。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我们的教师、研学实践基地负责人和后勤管理人员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段旅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最后,我们必须及时总结这段研学旅行的经验,并为下一次研学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以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理核心素养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存在众多共通点,而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方式之一的研学旅行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具有可行性,但在国内的地理研学课程开发研究中,鲜有以研学旅行的方式来体悟农业文化遗产,现有的案例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明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来开展研学旅行具有适用性且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的开发具有可取性,提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针对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来进行研学课程开发的思路。通过问卷访谈法,以南昌市的师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师生对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研学课程的建议和参与意愿。在实地考察法的助力下,先对遗产地进行资源梳理与分类,以层次多样、要素多元且内涵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以探索浮梁茶文化系统中的人地互动、官民互动及雅俗文化的互动为主题,再依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发展规律确定目标并选取响应主题的研学课程内容,最后以课程实施方式阐述实施前后的注意事项并制定课程的评价原则、内容及方式。基于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学课程开发流程应具有“循环”观念,研学课程的评价应多次且反复用于检验课程开发的各大流程的可取性,达到优化研学课程的目的;(2)本文所设计的“寻茶之芳香,探古茶农业区位变化”及“研茶之文化,促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两大研学案例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3)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并且应当成为重要的研学课程资源,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的开发将扩展目前研学课程内容并将丰富研学课程的开发案例,为日后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借鉴;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的实施不仅能扩展研学课程内容、有益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还对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保护及传承作用,利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正定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研学旅行,历史文化名城,地理视角,课程设计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6年全国确立了10个中小学研学旅行试验区进行试点工作,2017年教育部将其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成为中小学必修课,教育者们逐渐认识到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文化名城中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学的时空视角和尺度思想,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能够在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行中得到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地理视角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期丰富研学旅行和地理学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研学旅行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概念,以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从地理视角进行了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研究。首先,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现状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梳理总结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和师生们的意见与建议。其次,尝试将“四层一体”理论和时空视角应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并以正定古城为例,用此方法对研学旅行资源进行了挖掘。然后,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评价体系、方案实施四个方面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步骤。最后,以正定为例,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为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有一定的可行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旅游资源是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的。地理研学旅行属于以地理学科为主线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要求研学旅行目的地具有丰富的综合性资源,这正是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旅游资源所具备的特点。在与地理学科的适配度上,历史文化名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在发展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可以应用于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时空视角和人地协调观的优质课程资源。第二,“四层一体”的视角有助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难点在于,缺乏地理视角从其繁多的旅游资源中开发可应用于研学旅行的资源。从“四层一体”的视角出发,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层面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相互影响,从而凸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研学旅行资源,避免资源的碎片化展示,也避免只是强调自然或人文环境单一方面的整体性。第三,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有待课程化、体系化。本研究从资源开发、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成果评价以及过程实施五个部分,提出具体原则及实施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名城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最后,以正定为例,提供了将历史文化名城应用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范例。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小屋 ,原文地址:https://m.bishedaima.com/lunwen/48913.html